[关闭]
@BIGBALLON 2015-07-15T12:59:17.000000Z 字数 11563 阅读 2644

计算机网络复习


第一章 概述

  1. 21世纪的重要特征就是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2. 网络是指 “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3.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
    1. 连通性 —— 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接一样。
    2. 共享 —— 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
  4. 网络(network)由若干 结点(node)和连接 这些结点的 链路(link)组成
  5. 互联网是 “网络的网络” (network of networks)
  6.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把地理位置分散的、功能上独立自治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构成的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计算机系统

  7.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重点)
    1. 速率
    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速率的单位是 b/s,或 kb/s, Mb/s, Gb/s 等(以103增长)
    2. 带宽
    “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b/s(bit/s)。
    3. 吞吐量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4. 时延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

    5. 时延带宽积
    =×

    6.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8.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9.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线kd+x/b+s

    kd+(x/p)×(p/b)+(k1)×(p/b)

    其中 (k1)×(p/b) 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
    s>(k1)×(p/b) 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
    x>>p 时,相反。

  10.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

    D=kd+(x/p)×((p+h)/b)+(k1)×(p+h)/b

    Dp0p=[(xh)/(k1)]0.5

  11.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kb/s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1)发送时延:

    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
    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
    ts=103/109=1µs

    传播时延:
    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3. 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1)物理层: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注意: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如双绞
    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当做第0 层。)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3)网络层: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 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
    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4)运输层: 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
    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5)应用层: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14. 试解释以下名词:

    • 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第二章 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的最底层,它建立在物理传输媒体的基础上,作为系统和传输媒体的接口,用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实体间透明的比特流传输。

  1.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以及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1)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2)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 奈奎斯特定理
    在无噪声信道中,当带宽为H Hz,信号电平为V级,则:

    =2Hlog2Vb/s

    采样定理:
    H2H.

  3. 信噪比 S/N:
    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的比值,单位为分贝(dB)

    dB=10log10S/N

  4. 香浓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

    C=Wlog2(1+S/N)b/s

    W 为信道的带宽(以Hz 为单位);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5. 香浓定理表明:
    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办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若信道带宽H或者信噪比S/N没有上限(当然实际信道不可能是这样的),则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也就没有上限。
    实际信道上能够达到的信息传输速率要比香浓的极限传输速率低不少。
    注意:
    对于频带宽度已确定的信道,如果信噪比不能再提高了,并且码元传输速率也达到了上限值,那么还有办法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这就是用编码的方法让每一个码元携带更多比特的信息量。

  6. 信道的通信方式:
    信道——向某一方向传送消息的媒体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消息,单不能双方同时发送。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

  7. 数据传输

    • 数字数据在模拟信道上传输
      通常有三种基本的调制方式:
      调幅(ASK):用两种不同的振幅表示不同的信号。
      调频(FSK):用两种不同的频率表示不同的信号。
      调相(PSK):用不同的相位。
      目前广泛应用的调制技术是正交调相
      QPSK(QuadraturePhase Shift Keying)
    • 数字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
      最普通的方法是用两个不同的电压值来表示两个二进制值0和1
      常用的数字信号编码有:
      不归零编码:正电平代表1,负电平代表0
      归零编码:正脉冲代表1,负脉冲代表0
      曼彻斯特编码:位周期中心的向上跳变代表0,位周期中心的向下跳变代表1.(也可反过来)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在每一位的中心处始终都有跳变。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0,二位开始边界没有跳变代表1.
    • 模拟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
      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
      PCM以采样定理为基础
  8. 用香农公式计算一下,假定信道带宽为为3100Hz,最大信道传输速率为35Kb/s,那么若想使最大信道传输速率增加60%,问信噪比S/N应增大到多少倍?
    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十倍,问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再增加20%?
    100倍 18.5%左右
    (本题考查使用香浓公式)

  9. 假定有一种双绞线的衰减是 0.7dB/km (在 1 kHz时),若容许有20dB的衰减,试问使用这种双绞线的链路的工作距离有多长?如果要双绞线的工作距离增大到100公里,试应当使衰减降低到多少?
    使用这种双绞线的链路的工作距离为 =20/0.7=28.6km
    衰减应降低到 20/100=0.2db
  10. 码分多址CDMA为什么可以使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而不会互相干扰?这种复用方法有何优缺点?
    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相互正交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不会造成干扰。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占用较大的带宽。
  11. 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1-1+1+1-1+1+1) B:(-1-1+1-1+1+1+1-1)
    C:(-1+1-1+1+1+1-1-1) D:(-1+1-1-1-1-1+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S:(-1+1-3+1-1-3+1+1)。
    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
    S•A=(+1-1+3+1-1+3+1+1)/8 = 1, A发送1
    S•B=(+1-1-3-1-1-3+1-1)/8 =-1, B发送0
    S•C=(+1+1+3+1-1-3-1-1)/8 = 0, C无发送
    S•D=(+1+1+3-1+1+3+1-1)/8 = 1, D发送1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1. 链路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
    数据链路则是在链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必要的硬件(如网络适配器)和软件(如协议的实现)
  2.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 点对点信道 和 广播信道
  3. 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帧。
  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透明传输 和 差错检测
  5. 循环冗余检验CRC是一种检错方法,而帧检验序列FCS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
  6. 点对点协议PPP是数据链路层使用的最多的一种协议,它的特点是:
    • 简单
    • 只检测差错,而不是纠正差错
    • 不适用序号,也不进行流量控制
    • 可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
  7. PPPoE是为宽带上网的主机使用的链路层协议
  8. 局域网的优点:
    • 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以很方便地访问全网
    •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
    •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
  9. 要发送的数据为 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 被除数为 11010110110000
    除数为 10011
    得余数 1110
    即添加的检验序列是 1110
    接收端均能发现(因为计算和余数不为0
    采用CRC检验后,收方将丢掉此数据,所以只采用CRC检验而没有PPP重传机制,数据链路层的传输还不是可靠传输。
  10. 一个PPP帧的数据部分是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试问真正的数据是什么?
    当信息字段中出现和标志字段一样的比特0x7E时,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因PPP协议是面向字符型的,所以它不能采用HDLC所使用的零比特插入法,而是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具体的做法是将信息字段中出现的每一个0x7E字节转变成2字节序列(0x7D,0x5E)。若信息字段中出现一个0x7D的字节,则将其转变成2字节序列(0x7D,0x5D)。若信息字段中出现ASCII码的控制字符,则在该字符前面要加入一个0x7D字节。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这些表面上的ASCII码控制字符被错误地解释为控制字符。
    真正的16进制数据是7E FE 27 7D 7D 65 7E
  11. PPP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送比特串 0110111111111100 。试问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
    若接收端收到的PPP帧的数据部分是 0001110111110111110110,问删除发送端加入的零比特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
    待发送的比特串为0110111111111100, 零比特填充后:011011111011111000
    接收端搜到的0001110111110111110110,删除零后 : 00011101111111111110
  12. 试说明10BASE-T中的“10”、“BASE”和“T”所代表的意思。
    答:10BASE-T中的“10”表示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速率为10MB/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代表双绞线星形网,但10BASE-T的通信距离稍短,每个站到集线器的距离不超过100m
  13. 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1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答:对于1km电缆,单程传播时间为1/200000=5微秒,来回路程传播时间为10微秒
    为了能够按照CSMA/CD工作,最小帧的发射时间不能小于10微秒,以Gb/s速率工作,10微秒可以发送的比特数等于 10×106×109=10000 bit
    因此,最短帧是 10000bit1250byte
  14. 假定在使用CSMA/CD协议的10Mb/s以太网中某个站在发送数据时检测到碰撞,执行退避算法时选择了随机数r=100。试问这个站需要等待多长时间后才能再次发送数据?
  15. 如果是100Mb/s的以太网呢?
    答:对于10mb/s的以太网,以太网把争用期定为51.2微秒
    要退后100个争用期,等待时间是51.2(微秒)*100=5.12ms
    对于100mb/s的以太网,以太网把争用期定为5.12微秒
    要退后100个争用期,等待时间是5.12(微秒)*100=512微秒
  16. 网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是什么?网桥与转发器以及以太网交换机有何异同?
    答: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 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
    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转发此帧,而是先检查此帧的目的 MAC 地址,然后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哪一个接口
    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它仅简单地转发信号,没有过滤能力
    以太网交换机则为链路层设备,可视为多端口网桥
  17. 网桥的自学习算法(需要能够简述)

第四章 网络层

  1. 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 “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
    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
    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2. 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 (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gateway)
  3. 试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从而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
    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还是必须使用硬件地址。
    MAC地址在一定程度上与硬件一致,基于物理、能够标识具体的链路通信对象、IP地址给予逻辑域的划分、不受硬件限制。
  4. 一个3200位长的TCP报文传到IP层,加上160位的首部后成为数据报。下面的互联网由两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但第二个局域网所能传送的最长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只有1200位。因此数据报在路由器必须进行分片。试问第二个局域网向其上层要传送多少比特的数据(这里的“数据”当然指的是局域网看见的数据)?
    由于第二个局域网最长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只有1200位,即IP数据报最长为1200位,而IP报头为160位,即IP数据部分只有1024位,3200/1024可计算出需要4个IP分片,所以共有3200+4×160=3840bit
  5. 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
目的网络 子网掩码 下一跳
128.96.39.0 255.255.255.128 接口m0
128.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m1
128.96.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认) —— R4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地址分别为:
(1)128.96.39.10(2)128.96.40.12(3)128.96.40.151(4)192.153.17(5)192.4.153.90
(1)分组的目的站IP地址为:128.96.39.10。先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
得128.96.39.0,可见该分组经接口0转发。
(2)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2。
①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不等于128.96.39.0。
②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经查路由表可知,该项分组经R2转发。
(3)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5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28.96.40.128
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17。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0
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经R3转发。
(5)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9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64
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6. 有如下的4个/24地址块,试进行最大可能性的聚汇。
212.56.132.0/24
212.56.133.0/24
212.56.134.0/24
212.56.135.0/24
212=1101010056=00111000
132=10000100
133=10000101
134=10000110
135=10000111
所以共同的前缀有 22 位,即1101010000111000100001
聚合的CIDR地址块是:212.56.132.0/22

第五章 传输层

需要掌握TCP协议,UDP协议
流量控制,拥塞控制,慢启动算法等四个算法
TCP连续的建立过程的原理示意图3次握手,4次挥手
如何通过滑动窗口实现拥塞控制

习题

  1. 有线电视使用的是(频分复用)
  2. (光纤)的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
  3. 在数字数据编码方式中,(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自含时钟编码方式
  4. 在企业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用来检查网络请求分组是否合法,保护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的技术是 (防火墙技术)
  5. 122.21.138.0/24122.21.143.0/24经过路由器汇集,得到的网络地址是
    122.21.136.0/24
  6. 路由器是一种常用的网络互联设备,它工作在 OSI 中的网络层,在网络中它能够根据网络通信的情况动态选择路由,并识别网络地址,相互分离的网络经路由器互连后成为若干个互连的网络。
  7. TCP是互联网中的传输层使用3次握手协议建立连接,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出现错误链接TCP使用的流量控制协议是(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
  8. 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协议数据单元分别称为(数据包,帧,比特)
  9. 在TCP/IP协议族中,解决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问题的是(网络层)
  10. “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对应(香浓定理)
  11. 波特率等于(每秒钟可能发生的信号变化次数)
  12. 调制解调技术适用的通信方式是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
  13. 10Base-T网络采用的传输介质是(双绞线)
  14. 假定我们要发送信息11001001,并且使用CRC 多项式 x3+1 来检错
    取信息11001001,附加000,并用1001去除,余数是011
    应该发送的信息块是11001001011
  15. 虚拟局域网的技术基础是(交换技术)
  16. 在一个时隙的起始处,两个CSMA/CD站点同时发送一帧,求前4次竞争都冲突的概率?
    第一次竞争冲突的概率为1;
    第一次冲突后,A、B都将在等待0个或1个时隙之间选择,选择的组合有:00、01、10、11共4种,其中00和11将再次冲突,所以第二次竞争时,冲突的概率为0.5.
    第二次冲突后:A、B都将在0、1、2、3之间选择,选择的组合有:00、01、02、03、10、11、12、13、20、21、22、23、30、31、32、33共16种,其中00、11、22、33将再次冲突,所以第三次竞争时,冲突的概率为0.25
    第三次冲突后:A、B都将在0、1、2、3、4、5、6、7之间选择,选择的组合共有64种,其中00、11、…..、77将再次冲突,所以第四次竞争时,冲突的概率为 0.125
    前四次竞争 都冲突的概率为:1×0.5×0.25×0.125=0.015625
  17. 使用TCP对实时话音数据的传输有没有什么问题?使用UDP在传送数据文件时会有什么问题?
    简单的说一下TCP与UDP的区别:
    1、TCP基于连接、UDP基于无连接
    2、对系统资源的要求(TCP较多,UDP少)
    3、UDP程序结构较简单
    4、TCP流模式,UDP数据报模式
    5、TCP保证数据正确性,UDP可能丢包,TCP保证数据顺序,UDP不保证

    TCP延时比较大,因为其具有拥塞控制算法,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来说,有其必然的缺点。
    UDP没有拥塞控制,只能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所以会出现丢包现象,且不重传。所以不适合传准确性要求比较高的,不允许有错误的等数据文件。

  18. A向主机B连续发送两个TCP报文段。序号分别是70和100。问:
    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字节数据?
    由于第二个是100,故第一个报文段携带30个(70-79)
    2.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确认号是100,因为第二个传的是100,确认好100代表希望下次发送的是100序号开始的
    3.如果主机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号是180,A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字节数据?
    80道理和第一问一样
    4.如果A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蛋第二个到达了B。B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发送确认。确认号多少?
    确认号是70,由于第一个报文段丢失,故希望重传第一个报文段
  19. 在下图所示的“存储转发”过程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如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大H2接受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C)
    A.80ms B.80.08 C.80.16ms D.80.24ms
    注意:发送延迟、传播延迟、处理延迟、存储转发延迟的概念
    解答:由题设可知,分组携带的数据长度为980B,文件长度为980000B,需要拆分为1000个分组,加上头部之后,每个分组大小为1000B,总共需要传送的数据量大小为1MB。由于所有的数据传输速率相同,因此文件传输经过最短路径时所需时间最少,最短路劲经过分组交换机。
    t=1M×8/100Mbps=80ms时,H1发送完最后一个比特;
    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2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
    t0=1K×8/100Mbps=0.08ms
    所以,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时的情况下
    t=80ms+2t0=80.16ms时,H2接受完文件,即所需的时间至少为80.16ms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