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jaiminc 2015-07-27T16:58:50.000000Z 字数 4333 阅读 8921

“钉钉”产品分析报告

产品思考


对于一片产品体验报告而言,无论作者还是读者,应该更关注的内容本身,以及产品分析的思路,而并非其展现的形式。有模板意味着可以套用,意味着什么该深挖、什么该略过这件事不受自己所控制,有时也意味着毫无价值。所以网络上有大神分享的,我也曾经使用过的PPT写法,我今后可能不会再采用。

一、产品概述

钉钉,是一个工作方式。
钉钉,阿里巴巴出品,专为中小企业和团队打造的沟通、协同的多端平台。

产品首页上的这两句话已经把钉钉的产品定位和方向展现的非常明白。做的就是“事务关系”中人与人的连接。在通讯与社交领域被腾讯持续垄断下,阿里利用自身的商务背景,在企业沟通领域抢占份额,这一战略的思路也是非常明显。(个人觉得,理解一个产品在公司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比较重要的,这关系到产品发展侧重的问题)

在竞争格局上,目前来看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虽然现在团队协作类工具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专注项目管理的worktile、tower、teambition,文档协作的印象笔记、为知笔记、有道云协作,还有很多平时接触较少的开普云一类企业级应用,想在团队协同方向的占有率有较大突破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在沟通方面,钉钉的许多特点还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这一点接下来会详细说明。与之类似的竞品有“企微云平台”,在管理上拓展的功能与钉钉比较类似,但是依靠的是微信这一强大的通讯平台。基于微信来做企业通讯有利也有弊,员工不需要下载新的应用或者软件,直接在微信上操作,这样学习成本几乎为零,也方便很多;弊端则在于使用场景上,“企微云平台”建立在微信企业号的基础上,而目前微信桌面版对微信企业号体验欠佳,容易引导工作时经常使用手机,这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正常的工作效率。钉钉虽然是独立的产品,但是具备功能相对完善的桌面版,对于工作而言,这比利用微信更合适。

二、需求分析——从“收到请回复”说起

个人觉得,钉钉中最有特色的功能就是“DING”。这个功能实际解决的,其实就是一个“收到请回复”的问题。我现在也是一名学生,用钉钉也是在学生团队里面,而学生团队也是“收到请回复”问题出现最频繁的地方。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通知流程就会发现,无论被通知者是故意无视还是消息未到达,只要通知没有被“执行”(比如开会缺席),而且被通知者没有与通知者说明原因,那么通知者总是要去与这个被通知者联系。既然如此,那我们想一下为什么会出现“收到请回复”。从发送方角度看,在发送消息的末尾加上这句话,第一是为了便于自己统计有多少人将“执行”消息内容,第二个原因,说直白一点就是责任的交接。而从接收方角度看,本质上都是出于一种社交礼节。在前几年,通信与互联网还没有这么发达,通知主要靠短信的时候,由于运营商的原因,消息的丢失率相对较高,存在一定没有收到的可能性。在这种环境下,“收到请回复”是一种合理的存在,但是也会对发送方造成不小的麻烦。而现在,微信的消息到达率可以说是相当高,除非极特殊的网络情况或是服务器问题,很少会出现信息丢失。而在现在信息丢失率极低的情况下,“收到请回复”是伪需求么?我觉得是,但是由于其带有使用习惯和礼节的属性,所以很难改变。

然而由于这种冗余回复的存在会对信息两端都造成一定麻烦,所以需要有一个产品或者功能来解决这一问题。钉钉就是从这一个需求出发,来做更适合团队联络的即时通讯。

这个需求是如何落实呢?“DING”这一功能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为信息添加了“已确认”状态,使得信息发送方的消息列表被“收到”填充,二是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强提醒的形式,引起接收方注意,并引导减接受方进行消息确认的操作。并且与正常对话模式分离,成为一个有创意且十分有效的功能。

一开始我也觉得用电话来做强提醒的手段很新颖很有效,不过还是有一些困惑,比如一条消息发出的人数比较多,而这些人如果位置集中,或者采用公司内网号段比较接近的时候,会不会对通信产生干扰使得信息到达率降低?我个人并不了解运营商频段划分的方式,所以暂时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希望业内人士能多多指导。

三、细节分析

我认为钉钉这一应用的优点在于准确把握需求并有效落实,缺点在于其功能太过繁杂,还需要进一步精简。下面逐个标签页来进行分析。

3.1 “消息”

3.1.1 Action Bar

这个一个是少有的标题不居中的action bar,而且还是在应用首页。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是右侧有两个按钮(扫描和加号),但是我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不选择使其分居两侧。

我可以理解扫描按钮单独拿出来,毕竟作为企业应用,桌面版会比较常用,而作为登陆桌面版(或网页版)的主要方式,提供一个快捷的路径是非常合理的。

3.1.2 加号按钮

我觉得这是设计上一个不合理的地方。
加号按钮展开菜单

总的来说个人的修改建议是将加号换成汉堡包按钮,以下拉菜单的形式展开(类似微信右上角),内容从上到下依次为“发起聊天”、“添加好友”、“免费电话”、“DING一下”。而扫描按钮是否可以整合进这个菜单中我觉得应该根据实际用户访谈以及操作日志谨慎考虑。

3.1.3 搜索框

其实搜索框并没有什么好说的,交互动效和微信的搜索框基本一致。差别在于,钉钉的搜索框默认是显示的,而微信的默认隐藏。如果这是设计师有意为之,我觉得可能在于,对比微信,钉钉作为团队企业沟通,消息列表不会有那么多,所以不需要隐藏搜索框而节省空间。但是如果我是PM,我还是会将其默认隐藏起来,而不是默认显示来引导用户操作,因为这个搜索目前做的并不好,聊天记录内容都无法搜到。

3.2 “DING”

3.2.1 Action Bar

这个Action Bar的标题并不是所在页面的名称,虽然并不是那么符合规范,但是由于整个页面都有着功能特性的提示,以及右侧的DING按钮,所以ACB标题不用来导航也无伤大雅。标题位置显示的是筛选条件也十分合理。

3.2.2 DING 页面

DING作为应用的特色功能,这个页面做的非常简洁、明确、实用。也有一些细节做的非常到位。

- 接收人项目中最后标记已选择的人数,便于发送者核对是否有遗漏。不多第一次跳转的“最近接收人”与第二次跳转的“最后接收人”是否可以合并,这样可以减少一次点击操作。
- 提醒方式的选项中详细解释了“电话”、“短信”、“应用内”三种形式的具体区别,减少了用户的困惑。
- 发送时间可以选择指定时间发送,这也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功能
- 选择发送文字时可以自动展开较大的文字输入页面,也方便了用户使用。

3.2.3 内容页

内容页称得上是简单明确,未确认的内容会有非常明显的提示,作为发送方无需跳转也可以看到有多少人未确认信息。

3.3 “联系人”

对于这个页面我给自己提出了一些问题,但是自己都大概可以解释地清楚。

--为什么将企业通讯录放在最上面?
--对于企业通讯来说,只要在这个通讯录中的人互相之间都会有联络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让每个人都再建立一次好友关系才可以进行联系。所以,这个企业通讯录也就构成了这个企业中最大的联络关系网,放在页面首要位置也是应该的。

--为什么手机通讯录和钉钉好友要单独放在一起?
--目前来看,钉钉并不是一款面向大众的通讯应用,引导用户通过钉钉找到手机好友并利用免费短信、免费通话的形式联系,也是一种吸引、积累用户的手段。

--群组为什么不是直接显示在这一页面的?
--如果加入群组较多,会显得联系人页面非常杂乱,降低了找到联系人的效率。而且群组的消息列表在消息页已经有显示,在通讯录中找群组的需求不大。

--为什么显示常用联系人?
--正如前面所说,钉钉中的联络关系主要是靠团队内自然的员工关系构成的,而非相互添加好友。而且并不是团队内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经常联系的,将常用联系人单独拿出来平铺展示也是为了找人更快捷。

总的来说,钉钉把联系人分为了一下几类,并根据实际的联系需要进行了妥善处理:

可以说这样的设计非常巧妙地简化了页面布局,使得通讯录不再臃肿,找人的效率更高。值得一提的是,没有头像的联系人,某人头像都是简化至两个字的名字,这也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3.4 “微应用”

我认为这是一个未完成的页面。或者说,这个页面可以利用钉钉开放平台,变成一个有着丰富功能的可定制页面。而默认展示的只是一个样例,一个“样板间”。

如果用户所在团体并没有接入开放平台的话,那么这些原生微应用可以说功能杂乱无序,而且有着很多可以综合、简化的地方。

这就涉及到如何权衡“大而全”与“小而精”的问题,毕竟每个企业或团体面临的需求都不一样,简单的堆积功能只会降低应用本身的品质,而如果过分精简,又不能满足一些用户的需求。我在关于“大而全”与“小而精”一文中提到过,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关键在于开放接口,建立开发的平台,让团队自己去定制符合自身需求的“微应用”。

而目前来看,作为一个“样板间”,也是有很大提升空间。日志、签到、管理日历这三个功能其实完全可以做成一个功能——默认页面是管理日历,在日历中可以添加工作日志,日志中包含签到。我相信这样一个功能也谈不上复杂,而且合并后也会使整个微应用界面变得简单。

3.5 “更多”

页面与易信的界面非常相似,并且提供了升级这样一个盈利渠道。个人觉得可以改进的一点是,设置一栏可以放在菜单列表的最上方。在小屏幕上需要稍微向上滑才可以点击得到。如果没有强烈的推广和反馈渠道需要,推荐与帮助反馈也可以整合到设置菜单当中。

四、综述

因为学生身份的原因,对钉钉这款产品也算不上是重度用户。我写这篇分析报告的原因只是因为我喜欢这个产品,喜欢这一产品对用户需求的把握以及落实的方式。抓住用户的痛点并且有效解决,这是一个应用该做的事,但是并不是所有产品都做到了。在社交应用多如牛毛且同质化严重,通讯应用又无力挑战腾讯的大环境下,钉钉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尽管他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交互上、功能上都有许多改进的地方。不过,随着钉钉开放平台的不断完善,到时许多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成为一款在团队沟通、协同领域真正的好产品。它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