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RainbowGG 2017-11-24T10:37:44.000000Z 字数 5285 阅读 1287

如果知识“瘦成闪电”,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软件 工具 清单 思维 方式


引子

  在上手一个软件一段时间后,我脑海里突然蹦出这么一个问题:
  如果知识(信息)“瘦成闪电”,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让我说,“她”会是这个样子——清单。
  image_1bs2vjbskgnpmt1hfc1l30tm99.png-329kB
  当然,你有可能会不同意我的观点,认为也可以是思维导图啊!也可以是数学语言啊!也可以是物理公式啊!也可以是成语啊!也可以是古诗词啊!
  我不想争论,只想阐述我的观点。理想中,瘦如闪电的“她”,一定是有结构的、核心的、简明扼要的、清晰的。如果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展示(未必是最好的效果),那它就是清单,正如书籍的目录一般,简单、清晰、一目了然。有层级、有要点、有内容,在信息化的时代,还具备随时可以调整层级、调整先后顺序,改变具体内容等等优点。
  为此,不会编程的我,还曾经使用过gVim+VOoM插件。
  image_1bso0vagb16bl1csug6a1pvv10sr9.png-82kB
  这个确实满足我上面的需要,但是配置起来太麻烦,不能在哪里都很方便的用上。
  后来,又发现了Workflowy,也很好,只是在国内打开太慢了。
  直到我最近发现了——
  你先接着往下看……

清单为何如何重要?

  在对清单深入关注和搜索相关信息之后,发现了一本书——《清单革命》。作者是[美]阿图·葛文德(AtulGawande),一个美国大夫。还有一大堆耀眼的光环:

  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
  哈佛公共健康学院教授、哈佛医学院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病患安全挑战项目负责人、《纽约客》SLATE杂志医学专栏作者。
  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2003年美国最佳短篇奖得主、2002及2009年美国最佳科学短篇奖得主、2009年荣获哈斯丁斯中心大奖(Harstings Center Award),2004年被《新闻周刊》评为“20位最具影响力的南亚人物”,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评选的“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总之,是个传统意义上的“精英”。

  从习惯上,我有一种倾向,大家如果认可,也可以做为参考。就是认为偏“理工科”的人,认识事物更客观,虽然可能有些人很“无趣”。而当你遇到“正经”事儿,需要解决的问题又困难、又复杂、又麻烦的时候通常会发现,这些理工思维的人,认为重要的事,还有他们的整体认知、判断、方法、工具都是很有价值的。
  而偏“文艺”范儿(人文社科类思维)的人,他们通常很有趣,在解决如何“吸引”人的问题上、在人际沟通和表达上,是他们的专长,在解决机械、复杂、耗时的问题时,他们的“直觉”错误率就开始上升。

  阿图·葛文德是个大夫,大夫的工作是务实的,如有差错也是要命的,所以他(们)十分重视、特别总结、用心实践了“清单”这个工具,也让大家对此更新了认识。
  作者认为清单是一场观念革命,他说人人都会犯错,无论进行多么细致的专业分工和培训,一些关键步骤还会被忽略。比如,医院的ICU病房的差错率和病患死亡率,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手忙脚乱、病患太多导致杂乱无章、焦头烂额而忽视了一些看似简单的关键点导致的。所以,清单的“关键点”比“大而全”更重要。在现代以团队作业为核心的工作模式中,清单将发挥更大的积极效用。
  千百年来,人们通过占卜、宗教、政治、计谋、公序良俗、法律、道德、家规、科学方法、科技、机械、工具种种方式,努力做到“趋吉避凶”,就是让自己的行为结果和目标预期相吻合。然而很不幸,在这过程中,人们总是会犯错误,掉进各种各样的“坑”,即使超级专家也难以幸免。在作者看来,第一种来自人类无法理解和掌控的错误,即是「无知之错」。我们至今无法准确预报预测地震,但是我们可以在地震高发地区设计建造抗震等级更高的房子。如果发生5级地震却震倒了能抗7级地震的房子,则属于葛文德所说的第二种错误:「无能之错」。无能之错并非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而是因为因为没有正确使用这些知识所致。无知之错我们很难避免,而无能之错(知而不行)则无法被原谅。试想一下,你因为喝的酩酊大醉,再开车撞死了人,法律会“照顾”你吗?你天天喝酒一斤往上,连续喝上20年,那酒精性肝硬化(至少是脂肪肝)会放过你吗?
  聪明的人明白,很多事情是可以预估的,有比较稳定的概率,所以大家族才有黄、赌、毒绝不能沾的家规,所以才有了因果报应,所以才有了NLP,有了智库。
  我们学习、工作中经常会发生这种问题,明明这道题、这件事儿感觉都会做,但就是会出错;明明这项工作很简单,但却操作错误,导致客户投诉或损失,这些都应归在无能之错。发生的原因很多:太忙、太累、凭着经验和感觉做,不重视、没有标准化的流程………。理由成立,那我们还是得解决问题,而标准化清单和流程就是很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案。

推荐语:

  现代世界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了人力所能控制(信息过载)的范围,任何一个需要从业人员掌控大量知识的领域都难逃厄运。从医疗到金融,从商业到行政,生活中的错误屡屡发生,令人触目惊心。
  过去4年间,针对律师失误的诉讼案件数量增长了36%,有的律师搞错了开庭时间,有的把卷宗搞丢了,有的则用错了法律条款;要挽救一个患者的生命,需要数十位医护人员正确实施数千个治疗步骤,任何一个步骤的疏忽都可能致人于死地;建造一栋大楼需要联合16个领域的专家,不同的专家可能做出相互冲突的决定,一旦做出错误决策建筑早晚会倒塌。
  人类渴望终结错误,再造安全的生存空间。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曾推动奥巴马医改的白宫顾问阿图·葛文德通过在医疗领域的实践,掀起了一场“清单革命”,并将革命风潮推广到建筑、飞行、金融、行政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使用清单,就是为大脑搭建起一张“认知防护网”,它能够弥补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如记忆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作者在书中提出清单的4大行事原则:权力下放、简单至上、人为根本及持续改善。它们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实用的支持体系,将在复杂的世界中拯救你的生活。

  听罗振宇的知识发布会2,他说每一个新工具的诞生,会把人群一分两半,一半人积极主动、善用工具,一半人消极被动、拒绝工具。就算你认为老罗说的偏激,但其遵循的分类思维是正确的,每明确一个标准,至少可以把事物分成两类。
  而分类思维、结构性思维、模式思维等,恰恰正是思维导图、清单、GTD(时间管理)、金字塔原理等工具方法的底层理论基础之一。
  例如,时间管理里的“四象限”,其实就是在两个方向上确定标准,横一刀,分成了重要/不重要,竖一刀分成了紧急/不紧急。
  优先顺序很容易就排出来了,A.重要紧急、B.重要不紧急、C.紧急不重要、D.不紧急不重要。BC项,可以视具体情况进行调序。
  image_1bso1h6dd1vi1fiis4g1bqv91um.png-569.8kB

我知道清单重要了,然后要怎样做呢?

  清单不是大而全的操作手册,而是理性选择后的思维工具,因此抓关键点是清单的核心。
  如果以知识和行动分类,最常见的知识类清单是书籍的目录和考点大纲、写作提纲。最常见的行动类清单就是购物单,时间(事项)管理的收集、下一步、ASAP、未来/也许等等。
  对于清单革命的行事规则,作者认为是要权利下放,由一线或外围来确定清单;要简单至上,一目了然;以人为本,清单的力量有限,危机时刻解决问题的是人不是清单;最后就是清单要持续改善,让清单始终保持安全、正确和稳定。
  编写清单的注意事项
  清单编制不能走形式,必须注意6个要点:
  1、设定清晰的检查点,使用者在这些节点根据清单列出的项目执行检查程序;(具体、清晰、明确,无混淆,不必再拆解)
  2、编制者需要在操作~确认和边读边做这两种清单类型中做一个选择;(完全理解的简单操作和边指导学习边做两类,再补充说明的话,其实这只是行动清单的大类,如果是知识清单,就完全不必勾选了,但可以勾删,即用新的正确的知识覆盖旧的错误的知识,但仍保存原来的认知错误,防止混淆,记录成长的曲折历程)
  3、清单不能太长;(如果确实内容多,可以拆分成多个清单)
  4、清单的用语要做到精炼、准确,语言为使用者所熟悉的专业用语;
  5、清单的版式也很重要;(前几条要求做到了,再画概念图或思维导图也简单了)
  6、无论在编制清单的过程中多么用心,多么仔细,清单必须在现实中接受检验,因为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所以,一定会边做边改,不断迭代、进化。

题外

  正如PDCA戴明循环一样,不断循环、进化。
  image_1bso2fiagff11es010o27511v2413.png-270.9kB
  还有我特别喜欢,能从中感受到强大自然力量的双螺旋结构。
  image_1bso2uen5109u1fn81hin1127uq120.png-250kB
  如果试着从多个角度降成二维看,可能会看到圆或圆环、类似正弦余弦的波形叠加,重复中蕴涵着变化,弯曲中夹杂着直线,稳定中又衍生出无数组合。
  对事物真正的理解,不是用哪一个学科就能清楚、全面解释的。必然是总-分-总-分-总……中的一段,是神经系统中如网密织的一片,是微分与积分、演绎与归纳、加与减思维共同构成的。要“横看成岭侧成峰”,才能发现“远近高低各不同”,若想识得“真面目”,既要深入事物的内部,又不能“只在此山中”,还要跳脱出来,升维观察、跨维理解,再降维打击、多维应用,才能驾轻就熟,让我知我能

返回主题

  可以看出,清单不是无所不包的操作手册,而是帮助使用者发挥专业技能的有效工具,要做到简洁、快速、实用。
  做清单编制一定要用心、接地气、能使用。前期伙伴们做了清单,但并没有完全按照6点来进行。还是好好学习,将此方法论真正为我(们)所用。
  应用实例:
  6W3H就是一种很好的捋清思维的“套路”,你也可以理解为“拉清单”的一种方式。
  6W3H是一种问题解决方案与思路,以九个英文单词首字母得名
  What——指要做的是什么及描述达成命令事项后的状态
  When——指全部工作完成的时间及各步骤完成的时间
  Where——泛指各项活动发生的场所
  Who——指与命令有关联的对象
  Why——指理由、目的、根据
  Which——根据前面5个W,做出各种备选方案
  How——指方法、手段,也就是如何做
  How Many ——指需要多大、多少,以计量的方式让事情更具体化
  How Much——指预算、费用
  
  易仁永澄在解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提到的管理效果公式,也是帮助大家把问题与解决方案细分匹配的整体思路。
  image_1bsrnj5m513k96n14h71qqa181p9.png-27.7kB
  
Fm :管理效果(管理手段投入后所带来的效果)
Qi:问题分析及界定(问题分类及分层)
P:目的明细度
G:目标有效性
Mi:管理手段多样性、有效性(管理方法的分类和分层)
E:实时效果评估及反馈
i:分类、分层、分级别
  感兴趣的自己去看更多内容:
  第二&三章 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领读文字稿】
  http://htrab.com/sesson02-03-text/

用什么工具去实现?  

  说了这么多,我要推荐的清单工具就是——“幕布”,一款电子清单,灵活、多平台、易分享。
  幕布(mubu.com)是一款将记录笔记、思维整理、内容创作、任务管理汇集于一身的头脑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您整理结构化的内容,构建清晰的思维逻辑。
image_1btmouv6a9vma4a141h15rb1flh13.png-121.9kB
  PS:这是一款仿WorkFowy的国内软件服务(登录快多了),聚焦工作流(workflow),自由调序、无限层级的清单软件,智能手机、电脑多平台可用。免费版,每个文档200条,可以建立内部链接,来变相解决单条数量不够用的问题,电脑网页版操作更方便,快捷键很多,可自动生成思维导图(概念图)。
image_1btmorfnfct71m5kad4hr9dpm.png-419.9kB
  本文将成之时,正好看到易仁永澄的文章推送,提到了他用幕布做知识卡片的一种用法。
  永澄:高手必备的“卡片素材积累法”是啥样的呢?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365208
  
应用的想法
image_1btmq5b1b5ktqf4cns14dtait1g.png-165.2kB
  还想到,是不是可以做学习大纲和错题集?
  一个简洁易行的清单工具,让我们从现代社会的繁琐中再寻从容、再见智慧,这不难,但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正如同类工具WorkFlowy的Slogan所讲的那样:make list,not war.拉(好)清单,不打(乱)仗。
  我的幕布注册邀请链接: https://mubu.com/inv/140131
  注册教程及使用参考:https://mubu.com/doc/2LsEwKeViz
  此链接中有更多幕布笔记精选的链接,大家注册后可以保存到自己的幕布笔记。
  image_1btmq9u4k8ls1qla1fu79op109v1t.png-22.8kB
  如果你阅读的平台,打不开相关链接,请到文章最后,打开原文链接,一切都在。
  我又联想,如果成语是个“压缩包”,甩给你个幕布链接(内容随修改随更新),是不是更给力呢?好了,明天还要早起,不瞎想了。
  成文于2017年10月30日,南下前夜。
  我是彩虹蝈蝈——“小身板儿、大嗓门儿”——和大家一起聚焦“工具”和“方法”,以期更好地解决问题。
  可以转载,标明出处。
  原文链接(不定时更新):https://www.zybuluo.com/RainbowGG/note/910220
  看到这里来的,一定是喜欢刨根问底的。我建了个一个微信群,用来大家互甩干货“压缩包”,不要斗图了,看谁懂得多。群链接失效了,也可以来加我微信,再入群。
  微信号:RainbowGG-5 昵称:彩虹蝈蝈It's me
  image_1btmsnsgd16251lii1qpk283jm09.png-102.4kB

参考阅读:
170915-学会设计清单处理问题 - 幕布
https://mubu.com/doc/explore/11146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