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wrlqwe 2016-04-11T01:11:44.000000Z 字数 1356 阅读 2537

蜂群思维——论集体与个体(失控读书笔记)

读后感 失控


在蜂群中,每一个蜜蜂只负责固定简单的事情,它们各司其职,整个蜜蜂团体就极具生命力,做出各种决策,蜜蜂中并没有一个决策者。就蜜蜂搬家的过程来说,每个工蜂都在寻找合适的新巢穴,最终做出决定的不是单只蜜蜂,而是蜂群整体。

集体

这种思想不同于人类的思想,更像一种团体的意识,并不会考虑个体会有什么样的取舍。

联想到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成了新的议题,很多人认为新的人工智能会建立在互联网上,每个节点都是一个中心(蜜蜂),人们的共同思想组成了新的智能思维(蜂群)。而信息加密、信息共享等措施就像这个智能所做出的共同决策。

人体自己也可以算是一个蜂巢,人类感觉到的“我”,其实是全身各个器官,乃至各个细胞的共同意识,每一个细胞只做最简单的工作,组成复杂的组织,组织做有限的工作,他们把控制他们的有限权限交给大脑,在大脑里形成了个人自我的意识。其实仔细想想,我们自己只是一团白白的大脑,寄生在人体最安全的部位,汲取器官的供养,为它们提供决策,从而利益最大化。这样的一个由多层次的蜂群组建成了我们一个一个个体。

个性

作为一个个体,它们完成各自不同的简单工作,这就是它们的个性。
蜂群里,蜜蜂们分为蜂王、雄蜂和工蜂,它们做的工作可谓大相迥异:雄蜂寿命很短,蜂王只负责生产,工蜂负责采蜜和战斗,这都是属于它们的个性。它们的个性满足了不同的需求,帮助了整体的发展进化。

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里,其实每节点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的负责,有的服务,有的产生内容,有的消费内容。我们通常说的去中心化,有点偏向于,每个人都有消费和生产,这颠覆了传统的客户--服务的模式,每个人都成了客户和服务提供者。但是即使这样,还是需要各种各样的平台,满足各式的需求,这几年的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就是它的体现。

比较

从人类和蜂群来比较,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实:组成蜂群的单位比组成人类的单位大,也更加智慧--人体细胞可并没有什么意识,然而他们的规模也更小,实际上最后组成的集体有集体意识,但是这个意识智慧相当低下,相比之下,人类比蜂群聪明的多,绝大部分动物也比蜂群聪明的多。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了集体智慧的高低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难说,不过如果分析蜂群、一般动物和人类,那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答案:

小结

个体和集体的概念如此笼统,可以套用在我们随处可见的事物上,我们的公司、组织、城市都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甚至前面归纳的几条结论也能说通。
相比个体和集体,无疑集体因为规模和可能性,更容易激动人心,保持个体的个性和保持集体的竞争力同样关键。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