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dyYe
2016-01-27T05:44:19.000000Z
字数 3453
阅读 365
收藏
http://blog.renren.com/share/278192830/17877634914
从1月份左右就开始纠结暑假去哪儿实习的问题。。这几天算是终于尘埃落定了,所以来简单记录一下。
总体情况是这样
投了:Hulu Intern,Google Intern,美国各大神校的20个左右的教授
结果:Hulu reject,GG offer,CMU两个教授
选择:Google Beijing
按照原本的计划这个暑假应该是去MRA,就可以考虑一些更有意思的选择。对出国党来说找海外科研是个很普遍也很有帮助的方案。。但作为基本没怎么正经做过科研的竞赛狗,想想去Google什么的做个Intern的话貌似更对我胃口(还能多打一年比赛233),但能不能拿到offer就不知道了。。所以决定海外科研和实习都申一下,到最后再选一个更好的去。
1月底左右开始着手准备,先顺手投了Hulu,再请buaagg帮忙推Google。比较神奇的是,在gg还在各种批判我简历的时候Google的HR就发来了邮件邀请我去投intern,后来问了一下说是因为在去年的某次校招笔试里打的比较好。。这说明即使是面向2015届的校招你2016届的去做也是有人会看的。。。然后就一路顺风顺水和两边都约了面试时间。
自从今年打完比赛后就很久没做题了,准备面试的时候跟美帝M$爷董壕适牛讨了些面试经验,后面的大半个月就没事时候刷刷Leetcode和tc的250。由于那段时间mentor派的活儿比较轻所以在公司也偶尔写写题。这样把Leetcode基本刷干净了又做了n多场SRM的250和500,总算把水平恢复了一些。。
Hulu面:刷题没刷多久右手莫名的伤了一次,做了个不小的手术,没法敲代码没法写字,就把Hulu第一轮面面给推迟到春节后了。春节回来不久就第一轮电话面。面的一开始聊了挺长时间的人生理想什么的。。后面出的题要么是做过的原题,要么也是想一下很快就能想出正解的那种。虽然写的code有些被指出来的bug,面完我依然觉得发挥的还算可以,怎么说应该给我onsite再面一下吧?结果居然一个星期都没消息了,又过了一个星期再问HR人家就直接发了张好人卡告诉我not selected。。我面试时可是手上绑着绷带在写代码给你看啊!你居然就电话面了我45min就把我拒了,我连你家公司长什么样都没看到!TwT
后来想了想好像一开始聊人生的时候表现的一点也不虔诚,而且电话面面试官期待你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很难捕捉到,所以自我感觉好是不靠谱的。。还是觉得onsite面好。。
海外科研:由于Hulu跪了,对Google的把握程度有所降低,就比较认真的准备申海外科研,想至少留条活路。。之前做过一些Computer Graphics & Vision和Machine Learning相关的东西也对图形学比较感兴趣,就准备往这两个方向相关的实验室投。于是把Stanford、MIT、UCB、CMU这四家的Graphics啊Vision啊Media啊相关的Lab里Faculty的名单拉下来准备一个个教授发邮件申请暑期科研。
最开始对每个教授态度极其虔诚,都是把人家最近的paper、project都比较仔细地看一遍,然后发的申请邮件里都尽力表达出 “啊我对你的研究十分了解也有一些牛逼的想法所以收了我吧” 这种意思。后来过了一个多星期发现自己只成功发出去了3封邮件还都没回复=。= 故觉得读paper再绞尽脑汁想一些proposal或者针对paper提一些问题实在太费劲了,所以开始转型,在一些小伙伴的建议下基本上变成了 “教授教授我对你的研究方向超感兴趣也觉得你超牛逼想免费帮你干活端茶送水做科研你收了我吼不吼呀” 这种简单粗暴的思路,虽然还是尽量的针对每个教授加了一些specify的内容,但发起来的效率确实高了很多。又过了一个星期发出去了十几封吧。。期间由于发现Stanford、MIT和UCB的巨巨们基本都不鸟我,开始把阵地往CMU、Columbia、Cornell什么的转移。由于我是用microsoft邮箱发的所以回复率还是挺高的。。早期的回复基本上都是“我们实验室暑假不招人啦”或者“我现在在外访问不在学校啦你可以试试别人”这种回复,后来Columbia一个做3D渲染的教授、CMU Robotics Institution的两个教授表示他们确实需要一些hands up可以skype聊聊看。。分别聊完之后觉得CMU一个做Deep Learning+机器人动作控制的教授人很nice做的东西也很有趣,然后就他也愿意收留我。于是就得到了第一个我还挺满意的offer。。
Google面:海外科研这边联系的差不多的时候Google终于要开始面了。兴高采烈的从微软大楼一路骑车到清华科技园的G社大楼前仰慕了一下,然后一边围观着四周墙上的各种安卓小人和涂鸦一边被带到一个装饰十分猎奇的room里开面。。见面连自我介绍环节都没有直接就开始做题。题目似乎是见过类似的,所以很快给出了正解的思路。不过由于手上绷带还没拆,在纸上写code十分费劲写出来字也不很好看。更不爽的是写完之后讨论了两下发现有个细节没有考虑到。。改了改代码把纸弄的更加难看了TwT。出来之后深觉被虐,成功的发挥了我赛场上瞬间想对方向但代码要改半天改不对的逗比属性。。
感觉一面不是很好,想想觉得必须要在二面翻盘才有机会拿offer了。于是二面进门之前向好队友梁大大学习喝了两口红牛。面试开始后然后惊奇的发现有一个题由于梁大大的关系我是做过原题的。。于是顺着红牛的一股劲噼里啪啦给出解答,然后!我发现这个题跟我当时做的还是有那么一点区别的!所以原来的方法并不完全work!跟面试官argue了半天才发现这件事情,顿时觉得自己蠢了。。后面心态就比较淡定了(因为觉得自己基本上走远了233)。虽然给出正解是没有问题,但这个本该瞬秒的题给我弄的绕了一大圈还是浪费了不少面试时间。。这一面面试官感觉人很牛逼也很nice,临走时还问了下北航进没进过Final,我就介绍了一下gg和昂神的伟大功绩,问了下他的名字就走了。想了想Google Intern貌似在中国招的人很少也面的不是太好,估计是没什么机会了,就滚回去开始跟CMU的教授各种套近乎。
二面完了没几天HR邮件说我进HC了。应该面完两轮的都能进HC,所以也没怎么多想,只是听说进HC是会问你要成绩单的不过没有问我要(还想着寄成绩单的话我会比较有优势来着。。)。所以就继续每天跟CMU教授套近乎扯淡读paper,已经做好开始Research生涯的心里准备。又过了快一个week没什么消息,回想之前Hulu的经历觉得自己大概是跪了,于是给自己点了个蜡烛继续跟教授套近乎扯淡读paper。终于HR发了若干邮件过来,说最近工程师很忙呀还没讨论完大家要耐心呀balabala,看完想应该不会完全没消息至少会给个拒信吧。于是就变成了每天和教授套近乎扯淡读paper+check gmail等拒信。直到某一天在完全没睡好昏昏沉沉的情况接到Google上海的电话,对面HR说你面试成绩还不错哦我可以帮你做offer啦。。缓了小一回反应过来,就这么在等了两周拒信的情况下等到了offer。
其他的也没多申,本来还有想法在M$RA换个组做做,但拿了Google offer之后就觉得没什么必要了。所以总共是申了三个方向,除了Hulu不太明真相的被reject了之外其他两个结果都比较满意。。但要做一个最后的decision倒变得比较困难。最开始的计划是有Google offer的话去Google,但联系完之后觉得CMU教授那边的工作也十分有趣,先去CMU见识一下美帝的学校环境也挺棒的,我mentor也强烈建议说多认识些人多见识些新的东西会更好。找了很多人chat,让选择两边的声音都有,一时让我很纠结。
不过还是决定take Google的offer。从客观上分析这两者都很好,很难说哪个有绝对优势。由于不准备读phd,学校里的实验室环境对我吸引力不是特别大,在G社能从身边人身上学到的东西我相信还是相对多一些的。所以忍痛和CMU的教授说了sorry,选择去Google。
这样一来就尘埃落定,暑假总算是有地方收留我了。。当很多机会摆在你面前的时候确实选择会变的相对困难,但我相信这种时候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是没错的。
前路漫漫,愿不忘初心,stay foo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