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lumincinta 2017-01-26T15:28:01.000000Z 字数 10278 阅读 289

日本式精细化家居

功能区设计


img

日本式精细化家居之一:卫生间、洗面台、浴室和家务间设计

1. 前言:能做好厕所的设计师才是好设计师

硕士毕业后,我开始了建筑师的不归路,第一站就是跟厕所死磕。目前经验值不断上涨也是多亏了前期长达6个月的厕所特训。众所周知,基本上只要是建筑就会有厕所,所以在老板的坚持下,刚跨入公司的新人都必须把能够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最好用的厕所作为第一目标。能做出好厕所的建筑师才是好建筑师。笑。因此,在家装设计中,最直接了当需要解决的当然也是厕所问题。

能解决好厕所问题的住宅才是好住宅嘛!

在国内家中用惯的是马桶、洗面台、浴室一体的“非分离式布局”,厕所大的可以放写字台。以前做住宅设计甚至公用建筑都是习惯了厕所画个框,能排个马桶水池就够得上详细设计了。

以及刚来日本工作的时候住公司宿舍也是这种模式,洗衣房分离开也可用公用洗衣间的洗衣机,格局大概是这样的:

img

这样马桶洗面台和浴室一体的布局方式被称为BATH TOILET(バストイレ),类似于酒店的布局。怎么样,觉得还可以吧?是不是觉得很亲切呢?

当时觉得还挺方便的:浴室有浴缸,淋浴的时候拉上帘子水也不会溅到马桶上,上厕所和上洗手间可以随时切换模式,换洗的衣服可以扔在马桶上等等。

后来准备搬家的时候找房子,发现只要是这种模式的卫生间浴室,租金都会比同等面积的四式分离的卫生间低很多,房地产中介也会指出:这个户型的缺点是BATHTOILET;而日本的设计公司在做设计的时候也是无论多小的面积,都一定要拼命挤出个四式分离来。

其时非常不解。直到搬家之后。自从用过四式分离的卫生间之后就再也没法适应一体化的BATHTOILET了。什么是分离式的卫生间,它到底有哪些让人着迷的地方?希望能够借这个平台为大家分享卫生间周边的空间设计。

关于马桶洗面台和浴室一体的布局其实也可以做的很帅,比如像这样:

https://pic2.zhimg.com/137c40858ff80dd802f1ba4388ac97cd_b.jpg

这个布局中用玻璃对浴室和厕所做了个划分,保留了三者共处一室的关系,对于采用这种布局的卫生间来说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设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尺寸的限制,在这个布局中很少会使用洗面台而使采用洗手池。

在这里关于洗面台和洗手池的区别在这里先做个简单说明吧。

img

上图中左图为洗面台,需要的尺寸宽度大约为600mm,长度不限,越长越豪华,可以在台面放清洁用品或是作为化妆台使用,收纳功能完备。右图为洗手池,宽度可以小到200左右,但是仅限于洗手,洗脸的话勉强可以但是很容易打湿衣服。

了解这两种最常见的器具就会发现,洗面台占空间大但是功能齐全,洗手池功能局限但是占用空间小,经常和马桶配套使用。

但是帅归帅,一体化的BATHTOILET有一定的缺陷,只不过之前在国内一直是这种模式所以挺适应。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一洗澡满屋的水蒸汽,虽然不会直接喷到马桶上,但整个屋子都会湿乎乎的很长一段时间很难用。

二是不方便家人同时使用浴室和卫生间。

三是不方便设置电源,即使设置也需要特殊的防水处理,而吹风机电源和马桶的温水洗净器都是迫切需要设置电源的。

四是马桶不便设置喜欢的马桶垫和地垫,因为很容易湿(比如下图。对女生来说这是多么遗憾)。

img

2. 分离式布局是什么?带你了解这“四式”

“四式”大约是国内的叫法,日语叫做水回り,不好意思本人翻译能力不佳,不知道对应的中文是啥,大概是和上下水有关的设施吧。通常家庭中用到的设施包括马桶、洗面台或洗手池、浴室(包括浴缸和淋浴)以及洗衣机这四件,称为四式。在国内,这几项一般都是设计在同一个房间的,统称为卫生间卫生淋浴室之类的。四式分离,简单说就是把这几样给隔开便于分别利用。

分离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首先需要我们对一些标准尺寸做一个简单的认识。

首先关于厕所。

img

对于普通不带洗手池(注意是洗手池不是洗面台)的厕所,需要的尺寸在轻质隔墙的情况下一般为1.82mx0.91m。而加上洗手池的话宽度就需要相应增加,可以参照上面的图片。最后一张是最小尺寸,已经基本上很难安装洗净器(国内叫做卫洗丽)了。

对于卫生间来说,收纳空间也是非常必要的。卫生纸、清洁工具等等都需要收纳。利用好洗手池下的空间或者在马桶边设置架子等都是很好的方法,大概进深在200mm左右即可解决,如果有洗手池的话正好可以设置在洗手池下部。比如这样:

img

这个是上图中2的格局:带有洗手池的卫生间。可以看到坐便器的右手边设置洗手池、置物台,下面是收纳柜、毛巾架以及卫生纸。

其次是关于洗面室。

上文中说到洗面台和洗手池的区别了。设置洗面台的屋子即洗面室,它的作用大概有以下几种:

img

上图从左到右依次是:

① 洗面

② 洗发

③ 化妆

④ 作为浴室的更衣室

⑤ 若是洗衣洗面房的话作为洗衣甚至晾晒的场所。

因为只有了解了其作用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布局设计。

对于洗面室来说,尺寸和布局方式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标准形态:(尺寸均为内部有效尺寸)

① 最小尺寸的布局方式,能容纳一个800左右的洗面台、收纳柜以及洗衣机。

img

②稍大一点的尺寸,可以布置收纳换洗衣物、毛巾等的柜子。

img

③再大一点洗面台可以带梳妆台的功能,并将洗衣机移到相对较远的另一个区域,如下面两种布局方式。

img

当然,洗面池兼梳妆台也可以是这样的:

img

在日本,洗面台用既成品的非常多,而且比起设计师自己设计,业主也更愿意选择既成的洗面台。一方面更便宜,另一方面作为专业厂家,他们往往比设计师考虑的更周全,质量也比现场施工的更好。比如TOTO,LIXIL之类。

img

比如上图左是TOTO的一个洗面台标准式样,从左到右收纳架、洗面池、电源插座、收纳柜,尺寸样式都非常人性化。右边是LIXIL的某种款式的洗面梳妆台,洗面台下面有收纳椅子的空间,女性可以坐着化妆。收纳柜在侧面。

国内既成品用得不多,不过哪怕是自己装修,也可参考这些样式。

对于100平米以上的大户型来说,如果能将洗衣机也分离出去就更好了,甚至可以结合晾晒、熨烫等空间的设置。这就形成了家务间。

家务间没有具体尺寸要求,只是考虑到洗衣机的摆放,需要至少有800以上的宽度。关于家务间的布局将在下文中说明。

最后是浴室。

日本的浴室基本都是标准式,称为UNIT BATH,和洗面台一样都是厂商之间生产装配而不是现场施工,尺寸都是标准值,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非常方便。

比如LIXIL的UNIT BATH,顶视图大概是左边这个格局:

img

右边为豪华公寓版UNIT BATH。

进门之后是淋浴,里边是浴缸(因为日本人喜欢泡澡,所以日本基本不存在只有淋浴的浴室),墙上有置物架和毛巾架,防水、下水、排气等都做的非常好,打扫也非常方便。

日本的UNIT BATH有许多尺寸模式,均以数字命名,例如UB1216,就是指UNIT BATH的内部有效尺寸宽度和进深分别为1200mm和1600mm。

如图

img

这也是一般住宅会采用的最小尺寸,在小户型中经常会用到,浴缸较小,基本躺不了。

在一般面积的住宅中UB1616和UB1620也是经常会采用的尺寸,可以看到,这两种尺寸的浴室中,浴缸基本相同,只是淋浴部分大小不同罢了。个人体验是:1216的尺寸已经够用了,1620可以称为豪华了。到更大的,还有1624等等,可以在淋浴部分设置座椅等等,对于家里有老人的话也是不错的选择。下面的表是各种尺寸的标准做法。对照上面的说明相信大家可以基本上了解。括号里的坪是日本的面积单位,1(坪)大约是1.6平米。

img

3. 关于布局:怎样组合这“四式”

(1) 浴室+洗面卫生间

最简单也是最节约空间的做法就是只把浴室分离开。如下图

img

这种做法比较类似国内最近开始流行的干湿分离的做法。占用空间并不大,但是能够比较有效的阻止水蒸气灾害啦。

(2) 浴室+洗面洗衣+卫生间

彻底做到干湿分离的做法。可以看到下图中,卫生间和洗面室分别从不同入口进入,从洗面室能够进入浴室,因此洗面室也充当了更衣室的角色。下图右边的厕所则另外带有洗手池,可以在便后很方便的洗手清洁。

img

或是如下图的布局,洗手间作为浴室和卫生间的过渡,能够从两个方向进入。

img

(3) 浴室+洗面洗衣+卫生间+家务间

下面这个布局中的卫生间被彻底分离开,而将浴室、洗面、家务室和厨房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便利的环线:洗面室更衣后进入浴室,换下的衣物直接拿到家务室清洗,厨房的抹布等也可以很方便的拿到家务室清洁,妈妈在做饭的时候也能够同时兼顾洗衣机的运行。

img

下面的布局也是类似的。设置给家里的猫猫设置了上厕所的空间:)

img

4. 愉快高效的搞定家务活儿:家务间的设置

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从洗衣到晾晒空间到折叠到收纳的流线,例如图中的布局,洗衣房连着阳台,洗完可以直接拿出去晒,收回来叠好直接放进服装的储藏室。

img

又比如下面这个布局是一个能过围绕家的中心团团转的家务模式:

img

在这个布局中,厨房和洗面所的中间设置家务间,能迅速整理熨烫洗涤完的衣物等,占用空间并不大但是使得家务动线变得明快。

当然,不只是洗衣,将妈妈的家务空间和简单的工作台、各种收纳功能统一起来也是非常紧凑高效的设计方法。

img

上图中将厨房和家务间合成了一个模块,能方便的从厨房进入到家务间进行模式切换。

图中①是收纳台,家人的毛巾杂物、包括熨斗等等都可以方便的收纳。

②是简单的工作台,妈妈可以做手工、简单的阅读或是上网等等。

③是衣柜,熨斗台也可以放入其中。

④是室内晾晒处。在下文中会进一步说明。熨斗台可以从③中取出设置在这个空间进行衣物的熨烫工作。

⑤是洗衣机边上留出空间设置洗衣框,换洗衣物都可以丢进去。

⑥ 手洗池,洗抹布等等。

⑦厨房收纳柜。

类似这样:

img

或是如下图厨房、家务间、收纳衣帽间、洗面更衣间一条直线解决,非常简洁便利。

img

家务室中最好也能够留出晾晒空间。我们的经验中衣物总是在阳台暴晒的,但是考虑到雨天以及不便进行室外晾晒的衣物,室内留出晾晒空间是非常必要的。通常结合上文中的家务间进行设置。

下图中用的是电动晾衣杆,可以电动升降高度。升到天花附近之后下方可以腾出能活动的空间来了,很节省空间,在日本也被越来越多的业主所采用。可以用在家里的各种地方,比如客厅附近,对于小户型来说非常方便。

img

最后补充一部分技术问题。

关于通风防潮。防潮也是主要靠通风换气,所以基本一致。卫生间浴室在日本不管有没有窗都是带换气扇的。换气有三种模式:第一类是进风口和出风口都带换气扇,一个给气一个排气;第二种是只进风口给气,第三种是仅出风口排气。第二种第三种价格便宜。在浴室厕所均采用第三种换气方式,也就是说只需要一个排风扇。下图是很常用的一类排风扇,价格是4500日元,大概250人民币不到。效果大概如右图。

img

总的来说住宅的干湿分离也许是未来住宅的趋势。在设计中合理的规划卫生间周边的流线,大小等等,因地制宜,能够创造出非常不一样的生活品质。



img

日本式精细化家居之二:创造你爱的厨房

一 前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厨房

在住宅中,也许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一下厨房的设计。

在我们所爱的家中,厨房的地位不容小觑。好的厨房设计,能够让我们拥有更便利和高品质的生活。厨房的设计更需要综合考虑家庭的构成、生活方式。

img

1.生活方式所影响的厨房

到底什么样的厨房是适合我家的?

什么样的厨房才是便于使用的?

我到底希望拥有一个怎么样的厨房?

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憧憬中的厨房的样子反而变得难以辨认了。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些问题有些难以回答呢?

这个时候,让我们仔细回想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吧。

比如说,每天的做饭。

一道道大餐精心烹饪的家庭,和尽量做快手菜节约时间的家庭,对于厨房的要求就是不同的。其他的,比如说是否注重边做饭便和家人的交流,是否喜欢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是否喜欢一次性大量采购食材等等,都会影响厨房的设计方式。综合这些生活的琐碎去考虑,才更能设计出自己心仪的厨房。

img

2.生活阶段所影响的厨房设计

除了仔细考虑自家的生活方式以外,在设计厨房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需要考虑到家庭的成长所带来的变化。生活阶段可以被简单粗暴的分为“新婚期”,“育儿期”以及“成熟期”这三个阶段吧。

从两个人共同开始新鲜生活的“新婚期”到生育和抚养孩子的“育儿期”,到孩子成年后独立生活,重新回到二人世界的“成熟期”,随着时间的变化,家庭的构成也在不断变化着,相应的,厨房的使用和布局方式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新婚期”:

要点:温馨/参与

对于新婚夫妇来说,也许一同做饭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吧。

但是,在这个阶段虽然考虑到两个人的生活为设计的中心,也需要为将来的家庭变化做好准备。

“育儿期”:

要点:适应/安全

孩子出生之后,家庭的结构变化不容忽视。

父母来到家中帮忙照看,或者,孩子稍大之后和喜欢孩子一同做饭的话,在设计中更考虑到老人和孩子使用的安全问题。

“成熟期”:

要点:老龄/安全

成熟期来临,一些原本喜欢在外头吃饭的人也常常为了健康的考虑而在家中做饭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考虑到使用的安全性,在厨房中使用电磁炉等无明火的设施也许更为合适。

如果孩子带着他们的家庭一起来住的话,家中的人口又会增加不少,这时候厨房的使用情况如何变化,同样需要重视。

img

二 认识厨房:你了解厨房设计吗?

在设计自己的厨房时,首先让我们对厨房的“类型”有个最基本的认识吧。

1.从餐厅一侧也可以参与到厨房活动的“中心式厨房”

img

便于共同使用的,强调家庭交流性的厨房设计。分析其优缺点如下:

优点:

◎适用于常常和家人朋友共同做饭的家庭

◎能够看到起居室的活动,家中有小娃娃的话能够在做家务的时候看到它的活动,非常方便

◎厨房上空没有吊柜所以空间的开放感非常好

缺点:

△如果厨房乱糟糟的话反而成为客厅杀手。不适用于垃圾堆放多的厨房

△油烟等很容易漫布全家

大概效果如下

img

或者这样
img

2.能够隔着厨房操作台和家人交流的“半开放式厨房”

img

半开放式厨房能够能够藏好厨房的垃圾的同时保持和起居室的交流性。分析其优劣势情况如下:

优点:

◎能够同时兼顾起居室情况,如果家里有小娃娃的话会比较放心

◎空间拥有一定的开放感和连续性

缺点:

△还是油烟问题。虽然现在的油烟机相当的给力,加上半开放厨房的烹饪台前有部分墙壁阻挡,但是对油烟尤其是气味有担忧的家庭还是慎选。

它的效果大概如下:

img
恩,我家就是这个样子的。

也有这样的

img

3.保持空间流畅感的同时保证一定私密性的厨房:“半封闭式厨房”

img

对于半封闭式厨房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因为和起居室保持视线上的连通,所以能够减少在厨房中的孤独感

◎具有一定的私密感,垃圾也能较好地藏起来

◎气味和油烟不易扩散到家里其他房间

◎适用于希望专心烹调的家庭

缺点:

△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厨房的热气也很难散去

它的效果如下:

img

4.便于全家参与的“开敞式厨房”

img

这种布局中餐厅厨房几乎是一体化的考虑。

全家一起边做边享受美食也是不错的体验吧:)同样的,分析其优缺点如下:

优点:

◎流线最短化,相对来说能够节约不少空间

◎能够从起居室采光,空间非常明亮

◎对于小户型来说较为适合

缺点:

△私密感弱。收拾的不够干净的话会显得很凌乱

△气味和油烟问题较为显著

比如有这样的:

img

图小,抱歉。或者这样:洗手池和灶台分离
img

5.专心烹调的“封闭式厨房”

img

虽然随着年轻一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拥有一定社交模式的非封闭式厨房也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们印象中厨房的代表形象也许就是封闭式厨房了。它非常适合我们很多人的传统生活模式:中餐油烟严重,做饭的通常是专人,很少家庭参与。同样的,对于它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私密感强。有多少垃圾都可以藏起来不让外人看到

◎油烟问题无烦恼

◎能够专心烹饪

缺点:

△难以与家人建立交流

△夏季热气难以散去的问题(因此也有在厨房专门设置空调的做法)

有时候加个窗户也能使得开放感增强不少

img

另外关于厨房布局的形态可以有以下一些情况。

img

如何将这些形态最为恰当地运用到不同类型的厨房中,这就是厨房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事情。

三 怎样布置一个更“舒适”的厨房?

1 平面布局:从做饭顺序开始

img

回想一下我们平时做饭的顺序通常是这样的:

从冰箱取出食菜→清洗→切→烹饪

如果用洗碗机的家庭,还需要考虑把餐具从洗碗机整理到收纳柜的流线。

因此,最为便利的排布方式便是能够在最短流线上完成以上步骤的布局。

2 立面布局:从使用便利性开始

img

我们通常使用的立面尺寸如上图左:操作台高850mm,上部吊柜距离地面约1500mm,吊柜高约700mm。

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下方柜子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上部的吊柜虽然能够着但是相对使用率较低。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下部操作台的高度,增加下方的收纳面积,同时适当减少吊柜的尺寸,也许更为合理。

四 收纳重灾区:井井有条的厨房这么难以维持吗?

img

对于一个住宅来说,厨房的收纳面积比例可以说是最多的一个地方。并且,从各种食物到餐具到炊具到电器,厨房中聚集了大量的形态各异的物品。

好的厨房收纳设计能够充分考虑这些物品的特征、使用频度和操作顺序等,创造出一个易于整理的厨房。

1.困扰你的厨房收纳

img

图中是个乱糟糟的厨房和餐厅。你的厨房收纳是否也有同样的苦恼呢?

① 买多了的食物没有地方保存

② 冰箱上贴了一大堆乱七八糟

③ 餐具太多了收纳柜里堆不下

④ 厨房里没有电器的受纳场所

⑤ 开敞式厨房导致的完全暴露

⑥ 垃圾箱只能放在显眼的地方

⑦ 餐桌永远保持凌厉永无天日

2. 考虑操作顺序和使用频度的厨房收纳

我们厨房中的物品都根据以下方式分组:

“库存食品”、“调料” 、“炊具” 、“餐具” 、“杂货”。

img

其中常用的物品尽量在规划中放在靠近手边的位置,便于取用。

img

① 吊柜。有时会使用的物品放在下层,几乎不用的在上层。

img

② 家电收纳和垃圾箱。不损害厨房美观的垃圾箱尽量保存在看不见的地方。

img

③ 水池下的收纳。如碗或漏勺等,经常需要清洗的物品放在水池下收纳柜。

img

④ 靠近地面的储藏柜。储藏的食物或者换季的餐具等,不经常使用的东西可以收纳在里面。

img

⑤ 烹饪台下的收纳屉。下方放管子瓶子,上方放置筷子等经常使用的小物品。

img

⑥ 灶底存储。如锅碗瓢盆等常用的具。

img

⑦ 灶边收纳。主要存放调味料等。在做饭时可以立即顺手的取出和收回。

img

3.尽可能保证厨房的收纳空间。

由于冰箱和收纳台尺寸不同,常常会产生难以使用的空间。这时候不如做一个收纳柜将收纳台纳入其中,你会多出1.5倍的收纳空间来。

img

厨房里买了一大堆形态各异风格迥然的收纳柜和电器,觉得厨房风格难以统一的话,建议尝试用幕布把它们遮住。如下图。冰箱和垃圾筒也可以这么藏起来。

img

做一面能够放杂志和贴纸的小墙面。

不用多大空间,进深不超过150,可以利用室内边角料的空间。img

开放式厨房:做个面向餐厅的吧台下的收纳柜。

餐厅的各种杂物都可以有序的摆放起来啦。

img

利用某个角落做个工作台。

家务之余在这里上个网看个报,厨房也可以是个多用途的空间。

img

比如这个:

img
类似于厕所,厨房的功能性非常强。但是它能够不仅仅作为一个功能性场所的存在,更能为我们营造许多生活的精彩。



img

日本式精细化家居之三入户玄关见“工夫”

1.前言:现代生活中的“玄关”

在户型的设计上指标上对于玄关并没有特别的定义或是硬性指标,也正是由于这种“自由性”更容易导致我们对玄关设计的疏忽和难以把握。

我们熟悉的住宅却通常很少有这个概念,大门打开正对着各种房间的情况应有尽有:最常见的情况是正对着大厅,自然形成一条分隔起居室和餐厅的无性的过道;有的对着进入房间的走廊,比较惨的是走廊的尽头就是厕所门;有对着餐厅门的,看到这种自己不禁觉得饿了;也有少数正对着房间门的设计,不过真的是少数。

日本的住宅非常重视玄关的设计。玄关的朝向,进门之后的流线,玄关中的摆设、收纳的设计等等都颇见设计者的匠心。或许让人产生“玄关设计是日本设计专利”的错觉了吧。

然而,事实上,在我国的传统民居中,对于出入口的考量和设计却是非常出色的。

“玄关”作为一个家的主要出入口,原意是迎接客人的场所。我国的传统民居通常会设置有两个出入口,豪宅甚至更多,也就是为了将不同使用对象的流线进行区分:客用出入口注重装饰,距离会客场所进、便捷;家用出入口注重和生活区域的结合,并且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如下图所示的一个例子:来客从大门入(黄线部分)登堂入室,家人从侧门入,动线紧凑。这种动线的分离正代表了典型的玄关设计思想。

img

然而,现代式的户型设计中,这种流线的布置变得非常困难。一方面出于安全和公共走廊的关系,通常户型的出入口只有一处,另一方面由于户型面积的限制,许多功能被压缩,甚至在一些小户型中,做到“动静分区”“公私分区”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然而,我们的生活方式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客人来到家里,我们希望向他们展示一些家中的陈设,同时又希望能够藏起一些私用物品;自己家人进门的时候手上拎的、身上穿的都急于找个地儿放下来,尤其是下雨天的雨伞,以及婴儿车,因此希望收纳离玄关越近越好,但是这些乱糟糟的私人用品又尽量希望不被来访的客人看到;家中如果请阿姨的话,希望阿姨直奔厨房不要和正在谈话的客人流线交叉,诸如此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的玄关设计,正在于让我们尽量去解决这一系列的矛盾。

2.但我们思考玄关设计的时候,我们在注重什么

玄关设计中非常注重的设计要点可以用如下的图来总结:

img

(1)视线**阻隔:**藏起不愿被客人或者是从门前经过的路人甲乙丙丁看到的内容,包括卫生间浴室门、私密性较强的房间生活区,类似于传统建筑中“照壁”的作用,简而言之不愿被人一眼看穿。

(2**)简单会客:**家里来了“说句话就回去”的客人,就不用大张旗鼓地将客人引导客厅坐下,可以直接在玄关结束谈话,免得换鞋。

(3**)注重收纳:**除了最基本的换鞋需求,前文中也有提到,通常家人进门的时候拎的推的行李包包不少,基于找个落脚的地方放下。另外,一些不方便储存到室内的物品,比如儿童的室外玩具、雨靴雨伞等等,通常不希望污染室内,如果能够在入口处存起来是再好不过了。

(4**)面向来客的展示。**类似于照壁的艺术性,玄关也能够作为给客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强烈的展示主人的品味。

3.视线阻隔与流线分区设计的玄关

(盗一张日本公司的图片)

img

玄关的流线设计:家人和客人的流线分开,并设置不同的鞋柜收纳空间

例如下图:

img

图中左边是主人用的玄关,鞋子用品一大堆,但是藏得好,外面看不出乱。而客人用的玄关刚注重表现。总结一下就是,主人用玄关注意:收纳能力、能藏好不显眼,客人用玄关刚注重用材料、形态、摆设、灯光照明等,展示主人的情趣。

这个布置适合大玄关。对于较小的玄关,有如下方式缩减流线距离,使布局更紧凑。

img

再比如,下图也给出了两种流线分离的方式:左侧是进入玄关的时候分流而随后合流,即客人通过玄关正面直接进入会客区域,主人经过玄关收纳间收纳行李之后进入客厅。右侧则是更为完整的结合流线布局:主人的流线经过收纳间之后和厨房等功能性区域更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也更为彻底的贯彻了玄关“流线分离”的设计思想。

img

4.玄关的收纳

大体上来说,玄关收纳可以分为普通鞋柜收纳柜和步入式收纳柜。

普通鞋柜收纳柜大概如下图所示:

img

进深标准为400,做到350也是可行的。一个单元的标准尺寸是400,通过组合可以形成800、1200等不同大小。当然根据实际尺寸定制也是可行的。

高度上,吊柜通常为500左右,矮柜形式大约900左右,也有1700以上甚至通高的作法,其收纳能力也各不相同,通过组合更是能形成各种形态的收纳柜。

img

比如上图上一,只有矮柜的形式,收纳能力较弱,但是便于收放,上部的台面可以很方便的随手放置包包和装饰用的花瓶、画框等:

img

上图上二中矮柜和吊柜的组合,通常上部收纳不常用的杂物等,下部作为鞋柜,下方通常会留出150左右的高度,可以很方便的放置常用的拖鞋等:

img

上图下一为通高形式的收纳柜,垂直收纳能力很强,但是空间感受和装饰性上同前两种形式相比较弱:

img

因此,结合着几种收纳柜的特性,通常也有将这三种形式的柜子组合起来的作法,既能够保留矮柜的装饰性,有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强收纳能力:

img

此外,收纳柜的水平划分也非常重要。通过柜门和隔板将水平的鞋柜做简单划分,能够分类收纳雨伞、常用鞋和非常用鞋、家用鞋等:

img

在选择和布局上,除了考虑整体的收纳需求和视觉效果之外,对于人在玄关的活动也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1)考虑出入口和收纳柜的关系:尽量留出部分较为宽敞

(2)门对门设置收纳柜的情况下,尽量选用矮柜或矮柜加吊柜的组合形式,避免空间上的拥堵感。

(3)避免在出入口流线方向设置收纳柜(通常靠右走的话,尽量在左侧设置收纳柜,反之亦然)

img

(4)设置大收纳柜的情况:步入室收纳柜或杂物收纳柜的情况

img

甚至有在收纳间置清洁装置。从外面回到家中脱下的外套避免污染室内,并能除去讨厌的静电。

img

5.玄关的会客空间

在玄关能够方便的会客,避免正式的进门会谈,将这一部分的流线最短化,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也是非常不错的设计。比如下图的布局中,玄关入口设置普通鞋柜,左边进入收纳空间之前留出了一小部分简易的会客空间。

img

又比如下图中,通过错落的方式使得会客空间既能够非常便利的到达,又拥有一定的私密性。

img

6.清洁与非清洁区域的划分

日本的住宅基本都是由于做双层地板,在玄关处有一小段台阶,高度也各不相同,可以便于坐着换鞋。但是一方面考虑到使用轮椅的老人不方便,以及便于清扫等因素,目前做成完全没有高低差的家庭也在增加。

虽然没有高低差,还是需要我们通过地板的材质对玄关的清洁区域和非情节区域进行划分,换下的脏鞋子等尽量储存在非清洁区域,拖鞋等放置在清洁区域。非清洁区域通常选用耐污性较强的石材、地砖等,同时保证注意材料的防滑性。

img

img

玄关设计是住宅设计的第一笔,这一笔就能够足以显示设计师的匠心和对于房主生活的理解。同时,玄关流线的组织也为室内空间使用的流线做下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好的玄关设计在室内面积的分配、活动组织上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也为尽力减少走廊和无用空间的、室内活动公私分区等等打下了决定性的基础。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