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Zhou
2025-05-06T05:10:22.000000Z
字数 2111
阅读 11
传奇
科技
2011年,年仅16岁的荷兰少年博扬·斯拉特在希腊潜水时,原本期待与绚丽的海底世界相遇,却被满目的塑料垃圾震惊了。塑料袋、瓶盖、塑料碎片……这些本不该出现在海洋中的污染物,正在无情地侵蚀着海洋生态。当地人告诉他,这里的鱼一直比别处少。那一刻,博扬意识到,海洋塑料污染并非遥不可及的环境问题,而是正在扼杀生命的残酷现实。
“为什么不能清理?”这个简单而有力的疑问深深扎进了博扬的心中。当时,主流观点认为海洋塑料分布广泛,清理成本高昂,甚至需要数万年才能降解。然而,博扬并没有被这些“不可能”吓倒。他反向思考:既然洋流能将垃圾带到世界各地,为什么不能利用洋流将垃圾集中起来?于是,一个利用洋流和风力被动收集塑料的浮动屏障系统在他脑海中诞生了。16岁的他将这一草图发布到网上,开启了改变世界的旅程。
18岁那年,博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退学。他身上只有300欧元,没有团队,也没有投资人,但他心中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在2040年前清理掉90%的海洋塑料垃圾。这个目标在大多数人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甚至有人嘲笑他“痴人说梦”。然而,博扬没有理会这些质疑,他坚信“总有人要去拯救世界,为什么不能是我?”
他开始动手制造“吃垃圾的机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19岁时,他正式创办了“海洋清理组织”(The Ocean Cleanup),并开始着手研发第一台清理设备。
博扬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他推出的第一台清理设备System 001在太平洋测试时遭遇了重大挫折。由于结构故障,塑料从装置边缘滑过,收集效率极低,测试以失败告终。
面对这样的结果,许多人可能会选择放弃,但博扬没有。他加倍努力,潜心研究问题所在,并不断改进设计。2018年,他推出了升级版设备System 002,外号“珍妮”。这一次,设备成功捕获了超过10万公斤的塑料垃圾,证明了其可行性。
博扬并未止步于“珍妮”的成功。他继续研发更先进的设备,推出了“拦截者号”(Interceptor),这是一款专门用于清理河流垃圾的太阳能驱动装置。它可以拦截进入海洋的垃圾,一天最多可收集5万公斤垃圾。
2021年,博扬团队推出了新一代设备System 03。这台设备长2.5公里,比“珍妮”大3倍,每5秒能清理一片相当于足球场大小的海面。设计时还专门加装了海洋生物保护舱口,以防止误伤鱼类。System 03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海洋大规模清理的标准模型。
博扬深知,仅仅依靠清理海洋垃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因此,他提出了“海陆双线作战”的策略:
截至2023年,“拦截者号”已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污染严重河流部署,日均拦截垃圾达50吨。
博扬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创新,还在于他善于整合资源和创新商业模式:
博扬的计划始终伴随着争议。科学家指出,其设备难以捕捉微塑料,且可能误伤海洋生物;环保主义者担忧,过度聚焦清理会分散公众对减排的关注。对此,博扬的回答既务实又坚定:“预防与清理并不矛盾,但我们必须同时行动。”
他积极回应质疑,邀请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并通过部署“拦截者号”强化源头治理,证明“预防与清理并重”的可行性。
博扬·斯拉特,这位被称为“海洋版特斯拉”的年轻人,用科技与恒心向人类最大的环境挑战之一——海洋塑料污染发起了冲锋。他的故事告诉我们:
博扬·斯拉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他用行动证明,即使缺乏初始资金,凭借清晰的使命感、开放协作的思维以及对失败的快速学习能力,个体也能撬动系统性变革。正如他所说:“总有人要去拯救世界,为什么不能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