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reamAngel
2017-05-24T00:46:29.000000Z
字数 1115
阅读 1167
OSI物理层
网络
一、物理层:通信信号
- 传送帧需要的物理要素:
1.物理介质和关联的连接器;
2.在介质上表示比特;
3.数据编码和控制信息;
4.网络设备上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电路。
- 硬件规范标准:电子电路、介质和连接器。
- 物理层功能的关键:
1.物理组件
2.编码(重要功能在于控制信息)
3.信号
二、物理层信号和编码:表示比特
- 比特时间:OSI第二层网卡产生一个比特的数据并将其作为信号送到介质的时间;
- 时间的比特时间有利于NIC的速度,在发送和接收单元间必须同步;
- 信号特征:幅度、频率、相位;
- 信号的观察方法:不归零(NRZ)(效率不高的NRZ只能用于低速链路上)、曼彻斯特编码(10BASE-T以太网的信号标准);
- 代码组:预定义的一组比特用来表示一组的更大的数据比特;
- 代码组提避免了连续模式,可能发生错误;
- 代码组提供信号识别能力的符号模式:数据符号、控制符号、无效符号;
- 测量数据在介质上的传输:理论上的带宽、实际的吞吐量、质量方面的实际吞吐量;
- 吞吐量:一段时间内通过介质的实际数据传输量;
- 影响吞吐量的因素:流量、数据流的类型、网络中规划的网络设备的数量;
只有一个网断处于较低的吞吐量,也会使整个网络的吞吐量产生瓶颈。
实际吞吐量是除掉网络开销、错误检查和重传请求后的数据吞吐量。
吞吐量度量的是传输的比特而不是传输的数据,实际吞吐量是吞吐量减去用于建立会话、确认和封装的流量开销。
三、物理介质:连接通信
- 铜介质定义的标准:
1.所使用的铜缆类型;
2.通信带宽;
3.所用的连接器类型;
4.连接到介质的引脚输出和颜色代码;
5.介质的最远传输距离。
- UTP(非屏蔽双绞线),安装标准:
1.电缆类型;
2.电缆长度;
3.连接器;
4.电缆端接;
5.测试电缆的犯法。
- 串扰:电缆内部线对间的电磁干扰;
- UTP电缆类型:
电缆类型 |
TIA/EIA标准 |
电缆应用 |
直通电缆 |
两端相同,均为568A或568B |
网络主机与集线器和交换机的连接 |
交叉电缆 |
一端568A,一端568B,哪端接哪个设备没有限制 |
设备直连 |
全反电缆(思科电缆) |
思科专用 |
工作站串口与思科设备的控制台的连接 |
5. 同轴电缆coax,屏蔽双绞线(STP);
6. 铜介质的安全性问题:一些缺陷设备发出的电信号依然有可能损坏其他设备,有时会伤害用户。
7. 光纤电缆的分类: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8. 无线LAN:
1.无线接入点(AP)——集中用户的无线信号,并通过铜缆连接到现有基于铜介质的网络基础架构(如,以太网);
2.无线NIC适配器——能够为每台网络主机提供无线通信。
9. 端接、配线模块、光纤;
10. 光纤的主要问题:
1.未对准;
2.光纤没有完全结合有缝隙;
3.不良端接导致不透光。
11. 光纤测试:
1.手电筒基本测试;
2.光纤时域发射计(OT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