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WillireamAngel 2017-05-24T00:46:12.000000Z 字数 1230 阅读 1559

OSI数据链路层

网络


一、数据链路层:访问介质

  1. 基本服务:
    1.允许上层使用封装成帧之类的各种技术访问介质;
    2.控制如何使用介质访问控制和错误检测之类的各种技术将数据放置到介质上,以及从介质接收数据。
  2. 物理网络不同于逻辑网络,逻辑网络是安排分层编址方案时在网络层定义,物理网络在公共介质上各设备的互连,有时物理网络也称网段。
  3. 数据链路层避免了端到端介质转换,提供数据通过每种介质的通信服务。
  4. 跳处理:
    1.从介质接收帧;
    2.对帧解封装,成为数据包;
    3.构建适合下一介质的新帧;
    4.将新帧的数据包转发到下一物理网段。
  5. 每台服务器,都有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新介质。
  6. MAC方法(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用于将帧放置到介质上和从介质获取帧的技术。
  7. NIC:网络接口卡。
  8. 帧典型字段:
    1.开始和停止典型字段;
    2.编址或命名字段;
    3.类型字段;
    4.质量;
    5.数据字段。
  9. 帧尾字段的用途:错误检测和标示帧的结束。
  10. 数据链路层子层:
    1.上子层定义了向网络层协议提供服务的软件进程;
    2.下子层定义了硬件所执行的介质访问进程。
  11. 常见LAN子层:
    1.LLC(逻辑链路控制)
    2.MAC
  12. TCP/IP网络接口层相当于OSI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13. 数据链路层中的各协议的实施位置为连接设备和物理网络的网络适配器电子元件。

二、MAC技术:将数据放入介质

  1. MAC使用取决因素:介质共享、拓扑;
  2. 基本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受控、争用;
  3. 受控访问:定期访问(确定性访问),效率过低;
  4. 争用访问:非确定性访问(CSM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无法很好地扩展、数据冲突和恢复机制(以太网、无线网络);
    常用方法:
    CSMA/冲突检测(CSMA/CD)
    CSMA/冲突避免(CSMA/CA)
  5. 全双工通信(不需要介质仲裁)和半双工通信;
  6. 物理拓扑(介质互联设备)和逻辑拓扑(虚拟连接-逻辑信号路径);
  7. 网络的物理或电缆拓扑很可能不同于逻辑拓扑;
  8. 逻辑部署方案:点对点(虚电路)、多路访问(帧控制、帧保护以及网络开销的平衡)、环(令牌传递);
  9. 数据链路层“看见”的是逻辑环拓扑,实际物理布线拓扑可能是另一种拓扑。

三、MAC:编址和数据封装成帧

  1. 物理地址:共享本地介质传输帧时用的设备地址;
  2. 数据链路层地址仅用于本地传送,仅具有两个互联节点的点对点拓扑不需要编址;
  3. 帧尾字段:帧校验序列(检验无错到达、错误检测、FCS帧校验序列、CRC循环冗余校验)、停止字段;
  4. 错误检测&可靠性&错误纠正:
    可靠性是指利用错误检测来确定数据是否错误并重传的过程。
    错误纠正是指帧中是否含有错误并从发送信息修复错误的能力。错误检测和错误纠正都涉及附加比特。
  5. FCS的作用是检测错误,但并非每个协议都支持纠正错误。
  6. PPP(点对点协议)使用分层体系结构,建立会话逻辑连接,不分配独立的站点地址。
  7. PPP的选项:
    1.身份验证
    2.压缩(减少网络传输时间)
    3.多重链接
  8. WiFi(IEEE 802.11标准)中CSMA/CA指定了一个随机回退过程。
  9. IEEE 802.11标准中类型和子类型标识帧的功能:控制、数据和管理。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