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kungfuboy 2016-10-31T05:25:18.000000Z 字数 1085 阅读 967

《重新定义公司》

书评


作者是谷歌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所以这本书就是作者写自家公司的,自己亲手写的,更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一向感觉《唐宁街岁月》比《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传》要好看,因为前者才是撒切尔夫人亲手写的啊~~

苹果的明星人物是乔布斯,微软的明星人物是比尔盖茨,Facebook的明星人物是马克,谷歌的明星人物是谁,恐怕能答上来的人不太多,但它是全球市值第二的上市公司,实力直逼苹果。苹果内部自定义为软件公司,但还在卖手机手表电脑,谷歌可几乎没卖过任何实体的产品,它能如此成功,跟其内部的工作制度和方式有比密切的关系。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可想而知,就是回顾一下谷歌成立以来的几次重大事件,以及一些伟大的项目,就是那种某天突然冒出的点子,最终发展成行业里近乎垄断地位的成功产品项目。(Gmail就是这样的,一开始只是一个点子,直到有一天谷歌发现它已经开始赚钱了,现在成了谷歌主要的盈利渠道之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奇迹产品,在这家公司里比比皆是。

这本书涉及的方面很多,充分展现出公司和领导人的人性化管理,还有一点点任性,谷歌曾经进入中国,但不久就退出了,退出的原因并不是百度的刻意打压和恶性竞争,而是谷歌内部觉得像百度那样挣钱的话,良心上过不去。

谷歌也不像苹果那样,创始人被扫地出门,十年后重聘他担任CEO这样听起来有点荒唐的事,相反,谷歌的内部一向平和,办公室政治在这里完全没有踪迹。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谷歌的对于员工的工作时间分配和管理法则,第一次见到管理并不是为了更高效,而是为了创造利润,事实证明,后来许多项目的成功都源于这种管理法则,眼光太长远了,太TM长远了……

英国经济学派(传统经济学)认为员工是公司的资产,主要充当生产工具,富士康是主要的贯彻者和执行者,但美国经济学派认为员工是公司的资本,是可以用作投资以创造利润的。在理论层面上这两者其实差不多,但在这个强调创造力的时代,真正实施起来却是相差甚远的两套方案。

一开始我犹豫了很久要不要看这本书,因为我不知道了解一家远在千里之外的公司对自己有什么实际帮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后来才想明白,这可是一家好公司啊,每一个方面都是那么好,即便自己以后没法进入这样的公司,那些好的标准也足以让我对自己所在的公司做衡量一番,以尽早决定是否要写离职申请。

由于这本书是谷歌创始人写的,你可以把它归类为传记类书籍,也可以归类为管理类书籍,因为两个方面都涉猎颇深,从传记类的角度看,它无疑是精彩的,跟其他管理类书籍比,唔,至少比《高效管理企业的23个办法》这种书要好太多了。(那23个办法的作者管的可不是全球市值第二的公司)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