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gfuboy
2016-10-31T05:21:03.000000Z
字数 1484
阅读 995
书评
由于作者在书中再三重复,所以我在这里也应该强调一次:这不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也不是关于成功学的书。
用我的话来定义的话,这是另一本《论语》,怎么说呢?书中罗列了关于思考、反省、交流、学习等几个思维大类,相互独立性较强,并非是学了之后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的一整套新秘诀,而是提点和解释了一些误区,当然,也少不了作者提出的正确建议和方法,以书中所述为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毫无疑问地,这是本好书,否则我也不会写书评,但好书并非是处处让人拍案叫绝的,这本书在阅读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上述中以第二种情况最为多数,幸好是第二种最多,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书中尽是你知道的,那根本无需再思,不读也罢;如果尽是你不知道的,那结果要么读不懂,要么只能人云亦云,即罔也,网络用语叫“懵B”。
关于学习和成长的概念是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比成功更有意义的是成长,依次通过查错、反省、修正,完成这一个流程,便是前进了一小步。然而在此前我并不太注重这一流程中的因果性,缺了这个,或许仍然能明白小事,但会看不透大局,遇上稍微复杂一些的事,或是我少有涉足的领域,就没有了理性判断能力。很感谢这本书为我强调了在学习中要因果关系的重要性,这是为什么哥白尼和达尔文都是科学家,提出的概念都很颠覆,但达尔文比哥白尼多一个“思想家”的头衔,原因就在于进化论有极强的因果性,而日心说只是猜想。
书中也提及了一万小时理论,但解释方式和我的理解不太一样,结论却是一样的。作者认为,人通过耐心学习取得中上的成就后,才能保持兴趣深入学习,以达到顶尖。我却认为在经过一定的沉淀后,才能站在哲学的高度看待这项技能,更容易溯本逐源,举一反三。前者在强调兴趣,后者在强调高度。
老和尚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故事(注),我庆幸已经在武道中参透……呃,还是不要用参透这个词(太装),我庆幸已经在武道中总结归纳,并用了道家的概念来解释:登峰造极,返璞归真,物极必反,周而复始。
同样的概念,同样的道理,作者已经在书中用更通俗的语言总结出来了,只是我依武道,他依……呃,我不知道他是通过哪行总结出来,反正肯定不是武术,夜鹰心里感慨大道万千,殊途同归。
当然,没有尽善尽美的书,例如书中有一处举了马可·波罗的例子,显然作者仍然错误地认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事实上,马可·波罗并没有来过中国已经是中西方历史学界公认的事情(嘻嘻,是不是又被教科书骗了?)。当然,如果真的纠结这个,那是鸡蛋里挑骨头,我只是想说明“见贤思齐,不贤则省”是读书最好的心态。
读了这本书后,除了思想上的收获之余,夜鹰有了下一个挑战:以后写文章尽量像作者一样,用精确、简要、平直的字句表述想法,别TM用那么多成语,在咬文嚼字上反复斟酌酝酿还是有点浪费时间的。
注解:佛家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说,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Markdown文本格式很好用(^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