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gfuboy
2016-10-31T05:22:54.000000Z
字数 1052
阅读 1970
书评
书名可能会误导一部分人。先介绍清楚,这本书并不是讲清宫历史的,而是讲法律的。文字流畅,简单好懂,没有什么晦涩的术语名词,半天就能读完。
辛亥革命成功后,封建制被推翻,可以说是从人制转向法制的起点,本书选取了从1912年(民国成立)到2012年间的100个简单易懂的小故事,贯穿一百年的历史,由小见大、见微知著地说明法制之路是多么不容易。
一个阶层的覆灭,往往不是一种武器取代了另一种武器,而是一种道德取代了另一种道德。如果把独裁者看做一个阶层,法制取代了人制就是武器取代了武器,然而,在社会普遍道德未达成共识和约定的情况下,独裁者并不会完全覆灭。因此,在这一百年间,还是有许多掌权者做出了践踏法律的行为,只不过渐到后来没那么明目张胆。因此,迄今法制仍在步履蹒跚的阶段,这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其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建立了我对法制精神的基本认识,简单说来是这样一件事,大军阀孙传芳曾背负无数杀孽,老了之后日日念佛吃斋,有一天去佛堂拜佛,被一个女子从后面一枪崩开脑袋。女子名叫施剑翘,做出此举是为了报多年前的杀父之仇。警察把她抓了起来,毕竟是当街杀人,但国内有许多人听说这件事后联名上书,请求念在施剑翘的血海深仇上,赦免她的杀人罪过,然后就真的赦免了。
换在以前,这本是一件恶有恶报、大快人心的故事,但从法制精神上看,这实际上是法律被蔑视的表现。
这本书让我了解基本的法理:所谓法律,是将现有社会道德秩序化的工具,依靠这种工具,权利和义务被约束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由于是将现有社会道德秩序化,因而法律建设势必会落后于社会道德,比如说,美国自独立后到内战前,奴隶制都是合法的,因为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然而奴隶制被废除后,种族歧视在百年内仍然是个尖锐的道德问题,直到社会上普遍接受了种族平等的观念,带有歧视性质的相关法律才被废除。因此,社会公民的道德水准直接影响了法制进程。
当然,即便这本书再好,依靠一本书也只能窥探出皮毛,上一段的认识仅是一家之言,不知道武协的律师会不会同意。甚幸:由于得益于本书所认识的法理,让我从此开始尊重和重视法律的作用,因而受益无穷。
举一反三:
回到高中政治教科书上的那句话: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升华,如若能站在哲学的高度看一件事,万象会前所未有地清晰。
正如编程一样,语言只是工具,背后的编程思想才是价值所在。
同理,法律是以条文的形式存在,但是掌握了法理之后,能够很轻易地窥探出那些晦涩条文背后的目的。
同理,武术也是……
好吧,不提武术了,总之……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