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Sarah 2016-06-13T04:42:29.000000Z 字数 9948 阅读 1420

人际交往小常识

未分类


作者:Steve Sh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57306/answer/332027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20条社交小秘诀就是生活黑客的妙招。有的是我自己的观察总结,有的是他人那里收集来妙招。这些招数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却可以在很多情况下带来迥异的结果。我保证你一边看一边拍大腿一遍立刻想要去尝试!

1. 与人初次见面时,微笑注视对方的时候尝试去辨别一下对方眼睛的颜色。这样你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很特别,可能是因为你注视的时间会多出1、2秒,或者你的眼神会很特别,总之对方真的会对你有不同的反应。

2. 判断兴趣可以从脚看起。当你加入别人的对话时,别人往往只会转过身体来,却不会转动他们的脚的方向。脚的朝向可以暴露他人对你的兴趣,所以如果别人身体朝向你,但是脚朝着其他方向,那是在告诉你你可以结束对话了。

3. 一只脚进门(foot-in-the-door)现象。如果你想让别人帮忙,让他们先为你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然后再请求更复杂的帮助。一般人帮了你一回就更倾向于帮第二回。而且当人们帮了你的时候,他们会产生认知失调(cognitivedissonance),进而会认为既然帮了你那他们应该是喜欢你的。

4. 上条的一个反向应用就是:先问别人做一件非常困难或者不合理的事情,别人拒绝后你再提出一个相对来说简单很多的请求,往往别人更容易答应。这两条的原理在于你通过提出不同的请求给对方提供一个利于判断的参考系,偷偷把别人判断的标准从“要不要帮你”换成“怎么帮你比较轻松”

5. 当你问了一个问题而对方只给了一部分答案的时候,保持沉默和目光注视,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继续给出更多的答案。

6. 吃东西或者口香糖。当你面临一个比较紧张的场合,比如公众演讲或者社交聚会时,嘴巴里嚼着东西的行为会提示你的大脑:“如果我有危险我就不会在吃东西中了,所以我不会有危险的”。这样能帮你缓解不少紧张情绪。

7. 马路上遇到路人怎么避免碰一块?你只需要故意将目光延伸和越过对方的肩膀,或者对方两人的脑袋之间的方向,这目光就足以提示别人你行走的方向了,往往别人就会闪出空间来为你让路。这过程很多时候都是下意识完成的,不信你可以立即去街上试试看!

8. 当你在学习新事物或者新知识的时候,试试看装成老师去给别人讲解一下,让别人给你提问并且答疑解惑。当你可以教的很好的时候,你的理解就非常到位了。

9. 人们往往不会记住你说了什么,而是记住你让他们有什么样的感觉。所以社交中不要太在意自己说话的内容,而是多关注对话氛围和对方情绪。反过来想,你也会发现你不太记得自己喜欢的人具体说过的话,但是会记得你和他们交往过程中的感受,不是吗?

10. 当你将要面试的时候,想象一下你和面试官是一辈子的老朋友了,你们等下即将重逢,你对会面期待不已。想象一下你们作为多年不见的好友,会如何握手,目光交流,对话。。。

11. 当别人不爽你对你发火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保持极端平静,这样他们会更加生气,但是过会气消了他们会感到非常不好意思

12. 和别人握手的时候,如果你的手很温暖,会立刻让别人对你非常有好感。所以如果你受容易出汗发冷,或者冬天,尽量把手擦干搓热了再握手。

13. 每个人脑海里都有一个自我形象。这个形象对每个人都极端重要,而如果你要让一个人讨厌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攻击或者否定对方的个人形象。

14. 自信的关键是,走进一个房间的同时,想象所有人都特别喜欢你。

15. 当你感到紧张和焦虑的时候,迅速地在脑海里重构这个情况:“我的身体已经做好准备要发力和迎接挑战了。这不是焦虑,这是我整装待发的感觉!”将任何压力重构成挑战,会很有利于你的压力缓解和精神健康。

16. 当你提到别人的时候,尽量直呼他们的名字,而不是用代词或者其他模糊的指向方法。人们都喜欢自己的名字被提到,当你提他们的名字时他们会立刻对你有更多的信任和喜欢。

17.人的行为(表情和肢体语言)与情绪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相应的,如果你感觉疲倦,让自己表演出很激动的行为状态,你的精神状态也会变得更加兴奋。如果你感觉低落,做出几个在很兴奋的时候才会做的庆祝动作来,感觉也会立刻不一样。

18. 早上闹钟响了老是起不来怎么办?每次闹钟一响,立刻做起来,高举双拳大喊一句“早安!”,久而久之你会习惯成自然。

19. 要让小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永远记得给他们选项,让他们觉得他们对事情是拥有掌控权的。比如你想让孩子把鞋穿上,不要命令他,而是问他:“你想穿白色的那双运动鞋还是灰色的那双帆布鞋?”。某些时候对大人也适用。

20. 读完了这篇文章,有没有觉得心情变好了?如果还不好,我打个赌,现在你立刻做出你可以做出的最大最欢乐最热烈的笑容来,你会立刻变得很开心!有木有?

作者:米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57306/answer/499711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人后遭黑到被人尊重:五个简单易学的社交常识

以下这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常识,都是我在吃亏后总结出来的。我因为不懂这些技巧常识而吃过的亏主要有:

a. 被人在背后负面评价。
b. 被一些朋友疏远,再聊已觉尴尬。

我希望看到这个答案的知友,能从中学到一些常识技巧,并应用在自己的社交生活中,避免遭遇我曾经历的社交窘境。哪怕只有一部分知友能记住并应用这些常识技巧,或只能记住并应用其中一部分,我写这个答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1. 怎样才能让别人相信你是 “对事不对人” ?

国人较为热衷评价他人。这种热衷从知乎常见的提问方式 “如何评价...” 就可见一斑。当然,评价他人本身是无罪的,但评价他人有可能招致他人的厌烦。当我们在给予他人的作品差评或中评时,我们往往喜欢先说一句 “我这是对事不对人噢” 或 类似的话。仿佛我们说出这句话后,别人就会客观理性地对待我们之后要给出的差评或中评。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在大多数人看来,对于自己作品的评价就是对于自己的评价。否定我的作品,就是否定我这个人。也许这些人冷静下来后可能会意识到我们的评价的确是对事不对人,但在接到负面评价的那一刻,很少有人能心平气和。

针对这个问题,我现在践行一个解决方案---不单独评价一个人作品,而是去对比眼前的作品和这个人曾经的作品。比如,当我觉得一个合作伙伴设计的一个按钮与整个页面不太搭时,我不会单单评价这个按钮的设计,我会说,我觉得你之前为C页面设计的C1按钮,和为D页面设计的D1按钮都和整个页面非常契合,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现在这个E页面的E1按钮我觉得跟整体不太搭,要不你再改一下?

基于我的经验,这种评价方式对他人的情绪冲击往往比较小,也不容易让人觉得你是通过否定他的作品在否定他这个人。当然,有的人也许会问,如果第一次评价一个人的作品,没有参照物怎么办?我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拿这个作品与他的其相关他闪光点去进行对比。比如,选择字体的品味对比选择配图的品味,或对于挑颜色的品味等。

  1. 我们问了一个具体问题后,别人的回答的回答却很抽象,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要再追问了,因为对方十有八九是不想告诉你。我来简单分析一下对方的内心想法。

张同学问李同学:“你上学期平均分多少呀?”

李同学心想,我上学期门门都上了90分,GPA 4.0,但是这个张同学好像没一门上80分。我如果直接说了,会不会让他感觉不痛快,觉得我在炫耀?就算真的要说,用什么语气说比较好?哎,好麻烦,不说算了。但他都问了我总不能不回答。看来,我只能泛泛而答了。

于是,李同学就回答:“还不错吧。”

这时,机智的张同学应该就此打住,而不是追问:“不错是多少呀?”

  1. 怎样向他人寻求帮助,他人才会更愿意帮我们?

a. 让别人知道你已经做了许久的前期资料搜寻。实在是有个点搞不懂,解决不了,才寻求帮助。

b. 具体描述你的问题,以及你所需要的帮助。如果对方意识到他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次又一次和你对话,才能了解你的意图以及提供帮助的难度,那么他帮助你的意愿就会大大下降。

c. 如果对方没有时间或精力寻求帮助,可以询问对方是否有其他渠道可以获得帮助,比如某个论坛,某个网站,或者某个人。

本条建议尤其适合应用在向不太熟的人寻求帮助时。
作者:米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57306/answer/499711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 我们真的有很多朋友吗?

其实我们认识的许多人最终都不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因为友谊的建立需要信任,而信任往往需要两个人互相不断解决对方的痛点才能逐渐建立。考虑到我们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我们能拥有的真正的朋友往往不会太多(所以一定要珍惜友谊)。茫茫人海,为什么范晨同学与李冰冰同学成为朋友,而不是和章新宇同学成为朋友?这就是缘分,也是友谊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个道理之于社交生活的意义就是,不要随便认为别人是你的朋友,更不要随便要求别人以朋友的标准来对待自己。如果我们在与一个萍水相逢的人相处时,始终生活在 “对方是我的朋友” 的幻觉中,很容易既让自己内心受挫,也让对方觉得自己 “想太多” 。

  1. 和别人说话时目光不时游移,别人会怎么想?

我就这个问题问过许多人,各个年龄层,各个职业的都有。大部分人都告诉我,如果别人说话时目光游移,他们会觉得对方心不在焉。所以,为了给对方起码的尊重,我们在说话时最好看着别人的眼睛(当然,要把握好度不要直勾勾地看)。

我曾经对这点不是特别重视,总以为自己即便目光不时游移,对方也不太可能察觉。但后来我发现他人目光游移真的很容易察觉。大家可以专门训练几次。我大概注意过三次之后,就能做到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了。这也许是很小的一个社交细节,但如果我们做不好,很容易让对方觉得我们不真诚。

大家如果有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或通过私信发问。非常期待看到大家的想法,尤其是不同的声音。

作者:中天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57306/answer/3284461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简译如下:
人们倾向于记住最先发生的事情和最后发生的事情。中间的事情记不清楚。所以,如果你要做自我介绍的话,最好做第一个或者最后一个。面试的时候,也是一样的。
如果你在酒吧或者前台工作,在你身后放一面镜子。这样的话,当顾客发脾气的时候,就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丑恶嘴脸。一面镜子可以显著降低他们无理取闹的概率。
报价之后,不再说话。如果你是做销售工作的,这项技巧很有用。在其他领域,这项技巧也很有用。我之前干过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体育馆卖会员卡。有个老家伙就是这么指导我的,他说,一旦你和顾客寒暄完毕,报出了你的价格。从此时开始,先开口的那个就输了。看起来好像毫无根据,但确实是这个样子的。通常会有很长时间的尴尬沉默,但是,最终,顾客会买的。
如果你问了别人一个问题,然后他们回答了一半,你等着,他们会说完的。只要等着,保持眼神接触,最终,他们会开口讲完的。
公开讲话或者蹦极之前这种会紧张的时刻,嚼口香糖就好了。据说是因为人类在危险的时候会自动停止咀嚼(吃东西),所以吃东西的时候就是安全的,大脑就是这么告诉你的。反正这招对我很管用。
人们最终记住的不是你说过的话,而是你让他们产生的感觉。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谈论自己的事情,所以,多问问题。
当你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尝试着教给朋友们,或者让他们问你相关的问题。如果你能教给人一杯水,你自己一定会有一桶水。
如果你看到某人时,很开心,溢于言表的开心,那么他们以后看到你也会手舞足蹈的。第一次也许不是这样,但第二次一定是。
身体对压力的反应——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和鼓起勇气时的反应是一样的。所以是好是歹,全在你一念之间。反正你的身体已经都准备好了,你看着办吧。
注意别人的脚。当你加入别人的谈话时,发现别人只是把上半身转过来了,脚还是维持原来的方向,那就说明他们不欢迎你的加入。类似的,你和你的同事谈话时,你觉得他在专心和你谈话,他的身体也面向你,但他的脚却不是朝向你的,他可能早就已经受不了这场谈话了。
装出牛逼的样子,直到你做到了;信心比知道更重要。别被任何人吓住,生活不易,全靠演技,那些吓你的人也在演戏。
你假装成什么样子,你最终就会成为什么样子。装逼得逼,求仁成仁,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虽然不是要你去吓人,但如果你一定要厚颜无耻的盯着某人,视线聚集在他的两只眼睛中间,等着他们害羞。如果他们移开视线,他们就不会再看着你。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肆无忌惮的盯着他们的眼睛了。至少有45秒的时间哦。
建立人际网络。成为朋友们的信息源,当然,他们也会是你的信息源。和前同事一起喝杯酒吧,也是好的。
如果你前面的车子慢的像是老爷爷在开,你恨不得杀了他。假装他真的是你的亲爷爷。 然后你的怒气就全消了。
站得直。 不许没精打采,不许手插兜,头要高高抬起。不要觉得这是陈词滥调。你自己会因此觉得很好,而且周围的人也会感受到你的自信。
不要说“我觉得”、“我认为”,除非真的有必要。这些词语会让你和自信无缘,对你可没什么好处。
焦虑的时候,收拾一下家里或者工作桌。你会比之前更开心、更有感觉。
第一次饭,第一支酒,你请。你都不知道你自己会因此而自我感觉良好多久。
为人父母者请注意:给孩子们选择的权利,让他们认为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比如我想让孩子自己穿鞋的时候,我会问他“你是想穿那双星星的,还是鲨鱼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招对成年人也管用。
态度决定行动,可是行动也决定态度。就像我以前的一个老师说的那样:你可以因为高兴而跳起舞来,也可以故意跳起舞来让自己高兴。
一群人在大笑的时候,人们会立刻看向这群人里最亲近的人。
如果你想和某人建立密切的关系,或者获得某人的信任,学习他的身体的姿势。如果他翘起二郎腿,你也翘起来。如果他斜靠在椅背上,你也斜靠在椅背上,如果他身体前倾,你也身体前倾。模仿身体姿势,是一种下意识的信任对方和自在的表现。如果你在胸前交叉双臂时发现某人随即也这么做了,恭喜你,你又迷住了一个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在学生时代,找女生借铅笔、借笔记、求她帮你补习功课,比起借给她东西、帮她补习功课,女生更容易爱上找她借铅笔的那个穷/笨小子。调情的时候这也很有用,比如(开玩笑似的)让女孩请你喝支酒。这可是一石三鸟的事情:你得到了好处;她会下意识的更喜欢你;将来她接受你的“帮助”也会更加没有负担。

过多的建设性意见就是人身攻击。

作者:曾少贤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57306/answer/4944331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同漫画中一样,先抛出一个很小很小的请求,一般而言,人们不会拒绝,等他们答应了之后,再请求他们帮更大的忙。

2.当你在见新的朋友或者客户时,在谈话当中,记得多叫提及他们的名字,即可以让他们觉得你很在乎他们,你也可以把他们的名字记牢。

3.遇到有人气势汹汹,脱掉他们的上衣准备和你大干一场时,你可以默默地脱掉你的裤子,当他们问你在干嘛时,你说你喜欢一丝不挂地打架。(气氛有点怪异)

4.下次当你担心自己在公共场合时自己的所做所为,别人会怎么议论你时,试着想想你平时是怎么看待别人的。你一定会克服所有的顾虑,因为who cares?没有人多么在意你的所作所为,以及你所谓的出洋相,所以,大胆地做吧!

5.多观察别人说话当中的言行举止,例如他们有什么常说的词汇?他们在平时有什么经常做的动作?试着和他们一样,这样会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6.在道歉的时候,用停顿来代替“但是”。
例如:
对于这件事情我很抱歉,但是我是身不由己。
下次试着这样子说:
对于这件事情我很抱歉(停顿),我是身不由己。
这是相关的链接https://www.youtube.com/v/J1wTgyWvQ38?start=0&end=20&autoplay=1

7.如果你想引起一个受欢迎或者非常有魅力的人的注意,记得坐在Ta的旁边,和Ta周围的朋友谈笑风生,如同把Ta当做不存在,慢慢地Ta就会开始找你聊天,这叫欲擒故纵。

8.血糖真的很重要。记得不要在别人饥肠辘辘的时候向他求助;当然,更要记得千万不要在没有吃饭的情况下和女友逛街。

9.如果你知道你做了一些东西让某人感到不悦,可以选择在公共场合坐在Ta的身边,这样会降低Ta对你的怨气。

10.在问别人问题的时候,可以一边问,一边轻轻的点点头,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同意你的机会。例如:“你会支持我的是吧?”,一边问,一边点头。

12.如果确实要和中意的人表白,选一个黄昏的时候吧,Ta接受你的机会会增大。

13.承诺和一致性。想要人为了做一件事情,不要在私底下跟他说,要在公共场所和他提及这件事情,如果他答应了,那他完成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因为他为了保持承诺的一致性。

14.如果你在面试之前紧张,可以到厕所做一个胜利姿势,没错就是刘翔刘飞人夺冠时的动作,这样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

15.抛选择,而不是询问。
例如:
我:爸爸,我们家要为了准备50岁的生日Party!
爸爸:我们家没有要开Party!
下次这样说
我:爸爸,我们去哪里庆祝你的50岁生日Party?在家还是去XXX酒店?
爸爸:去什么酒店,直接在家啊。

16.表白失败后,不要苦苦地追问女生为什么。她们之所以拒绝你,很简单,你太丑。

作者:黄祖钬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57306/answer/530968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在任何一个场合,和其中价值最高者成为私人朋友,即意味着你获得了他的认同,那么你也获得了该场合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2.当你要求别人为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给出一个理由,即使这个理由是无意义的。
举个例子,你想要陌生mm帮你拍照,可以边拿出手机边说:“你好,帮我拍几张照片吧(请求),因为我有用(理由)。”

3.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情,那一定学会从一开始就拒绝,第一个让步会让你一步一步走向那个你不想要的结局。

4.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更不要把别人当做傻逼。

5.如果你感谢一个人,一定要让对方知道,哪怕只是说一下感谢,都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因为没有人会知道你在想什么。(请用谢谢你,而不是谢谢,多说一个字不会少块肉。)

6.如果怀疑自己做不到,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做不到,也别承诺。信任建立起来很难,摧毁掉太简单。

7.临时约人是不礼貌的,除非你俩特熟,要不然,谁也不想成为你剩下的那个备选。

8.如果你心里有秘密,不要把它告诉你身边的人。

9.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就纯粹地享受帮助本身,别施恩求报,因为你帮过的人在将来未必会帮你;但请一定要善待那些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以后还会帮你。

10.人会自然而然讨厌带来坏消息的人,哪怕带来坏消息的人跟坏消息一点关系都没有。努力把自己跟积极的事情联系起来,跟消极的事情保持距离。

11.头衔比当事人的本质更能影响他人的行为。(权威效应)

12.天气越好,人的心情就越好,同时也变得更加容易帮助别人(重点在于心情好)。

13.一个人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一个更高一点的要求,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这样依层次地逐步提高要求,可以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等人在1966年进行一项研究性实验:他们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说住房前竖立一块“小心驾驶”的标语牌。在一个居民区直接提出这一要求。由于这块标牌很大、很难看,所以只有17%的居民签字同意竖标语牌。在另一居民区,助手先请求大家在一份赞成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字,因为这是容易做到而且是有益的小要求,几乎所有的居民都签了字。几周后,助手又要求竖一块与前一居民区同样的标语牌,结果55%的居民照办,其依从量是第一组的三倍。

14.第一印象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就不那么容易,即使后来的印象与最初的印象有差距,很多时候我们会自然地服从于最初的印象。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与人交往时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
(所以啊,平时不要太邋遢,万一哪天出门碰到一个一眼就让你怦然心动的异性就……)

15.当用一些很普通、宽泛的词语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时,人们常常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它,认为说的正是自己。
(比如说在某些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体内有未被激发的潜力啊blablabla…)

16.如果你想拒绝对方,那么一定不要直接回绝,巧妙地利用一些转折词,像“不过”,“可是”,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这样说的奥秘在于对方的头脑收到的信息是:哦,他得先忙完才能去,所以并不是不帮忙。
举个例子:
A:你能不能帮我去拿一个快递?
B:可以啊,不过我得先做完手上的事情才能去哦。
A:你好像很忙,算了,我让别人帮我去拿吧。
(评论区很多人说这条不靠谱,那么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第一次没拒绝【参考第三点】。所以别人会说没关系等你忙完也可以。)

作者:张飞扬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57306/answer/3355490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把“男神/女神”当普通异性好友对待;把普通异性好友当男神女神对待。你的人际关系会好很多很多。

2。和陌生人发短信一律用“您”,如果是自己主动发的末尾加上“打扰您了”

3。面对网上的喷子,不回复不讨论;如果必须要回,回复“你开心就好了:)” 。 :)

4。面对他人的冷眼冷语甚至挑衅,微笑地看着他,不解释就好。

5。帮别人的忙,就算很轻松,也最好答应的时候言语上给自己加点麻烦,别人的印象会更深些。比如你正好顺路,也要说“啊本来我要走这边的,这样吧,我绕一下,没事的。”

(有知友说这一条有争议,建议不给人心理压力把这一条反过来,也有道理,大家自己选择啦:))

(更多讨论见后)

6。不要吝惜赞美。赞美别人正在努力的方面,比如今天特意穿了漂亮的裙子,比如告诉正在减肥的胖子自己看到效果了。 你的赞美会让别人很开心。

7。做错了事情不要找借口理由。认错就是了。

8。永远给自己准备planB,没有准备也要在面临困难时自己想出应对办法。你的上级只会在意你有没有完成。

9。永远不要因为寂寞和你不喜欢的人做情侣。

10。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补充一下第9条。

有时候会有你不那么喜欢的人向你表白,也许因为寂寞因为攀比,犹豫再三你还是答应了。

如果你能日久生情,自然是极好的;

可结果往往是,经过许久你还是无法喜欢,你看到对方眼中的光,你万分纠结。最终还是告诉对方真相。

伤害了真正关心你的人心。失去了一个也许是很好的朋友。以及心中一直的纠结,困扰,同情。

最好的办法,还是不让它开始,还是做朋友,一切都会很美好:)


11。@飞鸟冰河 的建议:做人不要太完美。处处都圆融的过分,就显得虚伪


12。亲自到火车站/飞机场去迎接对方会给人良好的感觉。

这是我母亲告诉我的经验。之后无论是朋友来玩还是表妹一家来过年,我都会到火车站去迎接。非常受用。

13。永远不要迟到。

特别是第一次见面。上课上班不要迟到,约会不要迟到,约定了时间最好能提前5-10min到。

这可以延伸到尊重,诚信,习惯,效率。。。

你的时间没有那么宝贵。别人的时间没你想的那么充裕。


14。和别人打电话让对方先挂电话。

这一点可以用心体会一下。

吐个槽:不要问两个人都不挂怎么办这个问题啦。。

都不挂你们就一直举着电话直到宇宙尽头吧啦啦啦~


(提两个常见但经常被忽略的)

15。换位思考

很多很多矛盾冲突只要稍微换位思考一下就能解决。

而我们往往太关注自己的利益或者感受。

16。真诚

不要耍心机,不要刻意。

搭讪也好,交流也好,道歉感谢也好,真诚都是很有效的工具。

搭讪女生,与其想方设法制造偶遇找借口要号码,不如真诚的告诉对方,刚刚看见你有点心动,想认识一下你,希望能给个联系方式:)

与人交流观点,与其争论说服对方,不如真诚的说出自己的出发点,自己的顾虑甚至自己的“私心”,效果往往更好。


17。手机的问题

与人交流时不要玩手机,聚会的时候不要一个人玩手机,工作的时候不要看手机,走路的时候不要玩手机,看电影等公共场合手机静音。

实在要接电话,对对方说声抱歉,尽可能快的挂断手机。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