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c
2017-09-12T08:34:54.000000Z
字数 6672
阅读 1192
博客
这个系列会一直连载下去,内容大部分都是总结自自己看过的书和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加上自己的体悟所写成的,所以系列的长度和更新的速度是和我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是正相关的。文章内容体裁不限,可能包括方方面面,都以建议,网站,文章等给出。
所以结构是
曾考虑过系列是否太过于杂乱和不够深度,一方面,自己可能会专门来写某些话题,因为该篇文章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总结一段时间的阅读和体验,来提供给自己灵感;另一方面,自己一般都在话题后面给出了原文链接,你可以点击这个来获取更专业的解答(说出来很尴尬)和第一手资料。然后我也会在最后面按顺序给出全部原文链接。
几个建议是:
现实里,不是读了一本书就学会了真正的知识;好的书要反复去品尝,反复去领悟,好书是常读常新。现实里还有很多事情都不是即时反馈比如学习某项技能,比如从事某项工作取得的回报,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都要爬着看似平坦的高原。
网络里,很多事情并不像你打游戏,击杀了一个小兵就可以获得金钱和金币。更多的事情,更像是你早晨发条短信给你心仪的女孩,可女孩却总迟迟不回复。
还有一个应当了解的概念是半衰期:半衰期有长有短,长和短是根据见效的时间来定义的。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书法,要成为一个有水平的书法家非得花费多年时间才能练成的,如果你只练一天字而没有经过常年的积累,是成不了书法家的。有水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有收益的。多年时间说明完成时间长,故为长。而长半衰期呢?我认为是比如你记单词,可能今天背了,过了几天却不记得了,但是日后再复习时所耗时肯定比新学时花费时间短,又或者说是你做的事情的收益在当下可能不会太过明显,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在长半衰期的过程中,收益是可以累计的。
而短半衰期的呢?比如玩游戏,所花费的时间相较而言较短,但是收益可能较高,比如你经历过后可能会立即感到心情愉快。但收益是可累加的吗?换句话说你玩游戏会一直持续兴奋吗?
内容修改自
还有一些补充,比如现在做的事情可能很无聊,在当前的时间里并不能带给太多的回报,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可能带给你巨大的回报,比如练字等
详见:
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事情,学了很多东西,诸如此类,都是你在输入,更多的时候你是在被动地和外界进行接触,被动地将其他人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可能性是,学会输出,将自己的知识主动地输出到外界,从而从外界获得反馈,来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一味的输入带来的效果可能并不会太好,因为这会带给你什么都可以会的错觉,你并未主动地去寻找自己知识的漏洞,你只是不断的把你知识的圆扩大和做大,而并没有深度。而输出,则是给你碰撞和试错的机会,在扩大的时候不断延展深度,这时候,知识的来源是以你为中心,你站在知识的源头上。
而输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表达,表达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你可以回应别人的问题,你也可以主动传授别人你的方法,我觉得最有效率的还是书写,并把其发布在网上传播。
一方面,可能的是,你只需创作一次,便可不必重复地向别人表达你的观点,接下来你所需要做的,也就只剩下从反馈中获取知识,并把它补充到文章中,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反馈是方便的,别人可以逐字逐句地把你文章剖析开来,而不必担心在传授过程中遗漏内容;再者,阅读是有门槛的,它可以帮你直接刷掉那些不愿意阅读的人。
关于书写,还有很多可以说,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
写作的前思后想
还有下面大牛的回答:
一方面,做事情时要静心。专心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把可能影响的因素统统清除掉,从而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分心,不仅仅是外界的刺激,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内心的欲望,抵制不住来自网络的重重诱惑。
可行的办法是:
a . 消除环境因素,给自己一个安静的地方,旁边没有其他干扰源如手机啊除工作外不相干的物品;这就”强迫着“我们非做这件事情不可,因为除了空想以外只有这件事情可做。
b . 附加仪式感,给将要进行的事情附加一定的仪式感。比如,吃饭前先准备好水,旁边放些纸巾,把灯稍微调暗。比如,去图书馆,给图书馆下一个“安静读书和工作”的定义(心理暗示),出发前整理一下仪容(增加成本,给身体提示),计划是:去图书馆后做作业(明确实际需求)。一个完整的带有仪式感的行为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感,来告诉自己,这件事情已经开始了一部分了,接下来要把它全部干掉。
另一方面,少说多做。年轻人喜欢说太多,而太容易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忍不住不去说,是因为没有这个概念。告诉自己,想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要先明白自己根本想表达什么,如果是不满,就说不满的原因,而非其他不相干的事情。包括自己也经常犯这种错误,一个话题说的好好的,忽然就开始发神经般的发表大段大段的评论;说也便这样说了,说完之后却觉得后悔,懊恼自己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呢?
还有一种就是说的比做的快的多 :
有很多朋友在公共号后台留言问我问题,因为自己很多时候固定在晚上回答问题,所以就会经常看到没等我回答时,朋友自己就自问自答的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或者说已经在网上找到了答案。很让我尴尬,其实之前转载过一篇文章,现在贴在这里:
里面的很多做法可以推广到很多事情上,比如如何提问呀等等。
能有时刻让自己开心起来的能力是很棒和很有必要的。古人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很有道理的,不如意事情十有八九,不学会开解自己,非得沉溺在纷纷杂事无法自拔不可。
解决的办法也有很多,一个较为简单的做法是,调低自己的幸福点,让自己更容易开心一点。
可能的是,记住几件让你开心的事 。
比如:今天和很久不见的父母打了电话,聊得很开心;今天晚上多吃了一点饭,也很开心;今天打菜的时候阿姨给我多打了一点肉,也可以让自己开心起来 .... 诸如此类的小事情,在生活中都是很容易发生的,我们要做的,仅仅只是记住它们,在不开心的时候把它们拿出来回忆一下,来冲淡不如意事情带给我们的苦闷和烦恼。人的大脑机制本就倾向做这些事情,刻意去做,也只是为了加速这一进程。
古语云:“只有婴儿喜欢改变。”我们都是习惯造就的动物。但是,根深蒂固的习惯对大脑而言并非是最好的,因为,有了这种习惯,你就无法建立新的联系,而且会逐渐对其他选择项熟视无睹。
想一想早上的例行公事。日常准备工作完成的顺序可能都是一成不变的,甚至是很小的细节也不例外,例如先刷哪颗牙齿可能都固定下来了。你应该打乱顺序,摆脱老套。 换另一只手,把车停在另一边,改变发型,使用另一种毛巾,开始剃须,不再剃须,早一点或者晚一点吃饭。
这些小变化对你的大脑有益,因为它们有助于改变关联,防止出现神经惯例。的确是这样。大脑的一个特点就是适应能力强,但是如果没有什么需要它去适应,形象地讲,它就会松弛下来。
因为大脑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输入,为了理解正确含义,它不得不付出一些努力
--- 程序员的思维修炼:开发认知潜能的九堂课
在日常生活中,不妨自己也留意一下,是否真的出现过这些神经惯例。
有些事情,我们可能只注重结果,而非过程。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去停车,可能只关注于我们是否停好了车,而对停车过程中的一系列动作却"毫无感知",好像是做这些动作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是,空出一点注意力,放到感知这些动作上,观察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动作,然后和他人的动作作出比较,仔细考虑不同的原因和彼此的意图,从而达到改善自己的目的;
还有一些事情是,我们可能只注重过程,而忽略结果。比如,我们很可能去咖啡店,因为喝咖啡和吃甜点,不经意间把自己的体重增加了,若想降低体重,而咖啡店又非去不可,应该的做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做出的改变是,分析这个行为来明确自己真正的目的。比如,如果去咖啡店是为了喝咖啡和吃甜点,那么只需降低去的频率就 ok 了;但如果目的不是这个呢?比如去咖啡店只是为了和朋友聊天,那么喝咖啡这些过程中的动作完全可以用其他的事情替换掉。比如,事情就从我们去咖啡店喝咖啡(过程)是为了和朋友交谈(目的),变成了我们去咖啡店看报纸(过程)是为了和朋友交谈(目的)。人们往往却将过程误认为结果,把真正的目的给掩盖住,而实际上,过程是可以随意改变的。
现在还是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它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只需把它当成一个黑箱,直接使用它提供的功能即可。
但是适当掌握一点使用技巧是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和提高工作效率的。
比如,如何安装程序 ? 其衍生出来的问题有:
从哪里下载需要的安装程序?
把程序安装到哪个盘?(如何自定义安装盘? )
答案依次是:最好从官方网站下载,官方网站可去百度或其他搜索引擎搜索得到。无特殊必要情况下,最好把程序安装到除C盘以外的盘符中。(别笑,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习惯性的把软件下载到C盘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程序的误导,但更深层的原因更在于人们没有这种分盘的概念。)
还有,利用文件夹来将文件和文档或者媒体文件分类,便于整理和索引等等,一个干净盘符是便于我们选择所需要的文件夹,而一个清晰明了的文件夹名称更有助于我们定位到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类型。比如,D盘可以是被用于存放工作相关的文档和文件的,和其相关的文件和文件夹都可以放到D盘中去,然后下设一个文件夹,可以以当天日期命名,比如2016-12-21,这样这个文件夹就被你主要存放当天的工作日志等等。还有很多分类方法。这取决于你的行为习惯。
或者我们可以借助 Everything 等软件来更精确且高效率地查找我们所需的文件。
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掌握 PPT 的制作,Excel 的操作 等等。
如果想去除使用过程中的重复操作步骤,比如一系列的复制-粘贴-复制-粘贴等等,最好还要学会写一点脚本等等,这要求更高的学习成本,但一时的付出却会带给我们长久的回报。学会以后,我们就再也不用苦恼于频繁的从一个页面复制内容至另一个页面的重复性操作,只需花点时间编写一个相应的脚本,然后打开它,把这些工作交给电脑自动去做。
更深层次的,我们可以学习一系列的计算机语言,比如 基础的 C 语言 ,C++ 等语言语言,还有新兴的脚本语言 Python等等。虽然有一些人抱怨道用 Python 来编写这些脚本真是大材小用,但实际上,语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而服务的,只要能实现相应的功能便都是值得的。
以后自己也会写一些提高工作效率的脚本等等,比如批量修改文件名,快速移动文件至某地方等等,虽然网上都有相应的程序,但是脚本的存在意义在于它是可定制化的,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变化的。更重要的是,这些脚本往往只有几行。
文章:
公共号:
心理学:采铜的铜/思维改变生活/心智工具箱/李松蔚
工具类:高效率工具搜罗/AppSo
书籍:Kindle图书专享
美剧:What
编程:justjavac/一个程序员的日常
网站:
尝试不同的交通工具。自己开车,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
坐车时尝试不同的位置。私家车,试试分别坐次前排和后排;公交车,试试站在不同的位置(司机旁,中间,后面);电动车,试试蹲在前面和坐在后面。
试试带小孩。抱着,牵着,背着;年龄从出生不久(试试学着怎么抱着他们,是两只手还是一只手,是扛在背上还是抱在怀里,不妨都试试,然后找出最省力的抱法(笑)),到地上爬(或者你可以教他怎么爬,要注意的是他们这个时候并听不懂你说的话,所以呢,你得现身说法(笑),然后观察他们的动作真的是非常有趣啊),到开口只能喊爸爸妈妈(或者你可以教他怎么叫你的名字,从普通话到家乡方言,甚至是你搞怪的叫法(笑),真的很有成就感),到可以独立表达自己(这意味着你要平等对待他,无论对错与否,你都不能直接因为种种原因否定掉他,要和他交流彼此的看法,把姿势放低(无论是行为上(蹲下来,视线和他平齐)还是言语上(说话不能太大)),不妨都尝试带带。(最近正在写有关的内容,可以看 孩子一二说)
可以有很多,但先只写这一点点。接下来说原因
a. 尝试不同的交通工具,目的是总结行为。比如自己骑自行车的时候,经常会抱怨开车的随意进行变向,不礼让;但当自己开车时,却会经常抱怨自行车和电动车的不守交通规则不遵守红绿灯;而且不同交通工具自己的风格是不同的,骑自行车时就习惯从缝隙中穿来穿去,骑电动车时永远是油门踩到底?,开车时就是小心翼翼,巴不得不开换成自动驾驶....由己及人,都是很有趣的感触。
b. 坐车时尝试不同的位置,目的是为了更换视野。一方面,地理位置的不同,可能你观察的对象就不同;另一方面,你所接触的对象也不同。以前喜欢坐在后面,因为你可以观察得到所有车子上的人;后来被挤在中间时,你可以听到周围人的悄悄话(逃...),不得已挤不进去时,可以站在司机旁听他聊天打屁。都是很有趣的体验。
c. 带小孩,目的是为了更换角度。一个问题是,孩子都是淘气的吗?你是否真的平等对待了小孩吗?如果不曾想过这种问题,不如带着它们去带小孩子,在交流过程中不断问自己这些问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培养你的耐心,在一些程度上可以提高你的沟通水平,在很多程度上锻炼了你的心智和身体,在最多程度上,你会被他们感染如果真正的和他们接触到了的话。
1、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采铜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38159/answer/20750109
2、 哪些事做起来无聊但坚持越久意义越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365330
3、 [BetterExplained] 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
http://mindhacks.cn/2009/02/15/why-you-should-start-blogging-now/
4、 写作的八个意义,借以回答我为什么写作:
5、 如何改掉晚睡强迫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61485
6、 如何才能获得专注的能力?
7、 如何向开源社区提问?
https://github.com/seajs/seajs/issues/545
8、 程序员的思维修炼:开发认知潜能的九堂课
9、 逃出你的肖申克(七):改变的科学和科学的改变
http://mindhacks.cn/2016/12/18/escape-from-your-shawshank-part7-science-of-change/
10、少走弯路的 10 条忠告 - justjavac(迷渡)
http://justjavac.com/other/2012/05/16/10-advice-of-the-detours.html
11、 在 26 岁时写给 18 岁的自己
https://www.zybuluo.com/scric/note/882105
12、 如何度过大学四年?
https://www.zybuluo.com/scric/note/612204
13、 哪些知识技能一定要掌握?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112627#answer-35691717
14、 逃出你的肖申克系列
http://mindhacks.cn/topics/mind/
15、 刘未鹏 Mind Hacks
16、 justjavac(迷渡)
17、 V2EX
19、我的工具合集(一)
20、幕后丨他做了最强免费“截图”工具 Snipaste 后,还有上万字的话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