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SuHongjun 2020-11-18T14:02:13.000000Z 字数 1197 阅读 188

郁金香家长学校三阶段学习心得-1:如何帮助抑郁症的孩子

郁金香 心理辅导


把我这段时间的思考感悟和老师、同学们分享一下:

一、从孩子的角度说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不管在家里还是学校,每个孩子都需要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

在家:

从家里面来说,安全感需要父母自身立得住,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托底,孩子的空间不会被侵犯;
归属感需要父母无条件的爱和信任,无条件的爱是象冬日暖阳那样的爱,我需要就去晒晒,不需要我躲起来,而阳光不会在意。而不是时时追着孩子,甚至把孩子淹没、窒息的那种“爱”。而信任是强大的心理营养,是高级的爱。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是可以增加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的;
价值感需要觉得自己是有用的,而不只是一个包袱、累赘、混吃等死。在家里做点事,哪怕只是做点自己的事,是可以增加孩子价值感的,家长也可以创造条件放一些合适的事情给孩子。承担一定的事情,才会有价值感,才不会觉得自己可有可无。大人孩子都如此。

在学校:

从学校这方面说,孩子如果受到(或感觉会受到)威胁、打击、指责,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归属感需要有朋友、需要有自己认可,也接纳、包容自己的老师、同学;
价值感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学习,但是也有其他,比如能为集体做点事情、担任点班干部、科代表之类的。

二、从家长角度说

从家长角度,简单一点来说,是能托底、给孩子爱和自由、信任,孩子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孩子支持和帮助。
这里面的难点在于家长要破几个执:
1、自我价值认定的执。每个人都要有自我价值感,孩子需要,大人也需要,没有自我价值感,人就会觉得活得没意义。自我价值认定会让人有信心、有勇气、活得昂首挺胸,但是世事微妙之处在于,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对立统一的,用道家的话说就是有阴就有阳。自我价值认定也可能让人自负、固执、不愿意学习改变。既然孩子出问题了,那就是强烈的提醒信号:一定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需要学习、改变;
2、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执。人的天性啊,谁不想好,但是这个执不破,就做不到完全的、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孩子,内心深处会埋怨孩子,会担心孩子影响自己的美好生活,会期望孩子尽快好起来,而不能给他完全无压力的环境和足够的时间。而你这些担忧、埋怨、期望,孩子通通知道。
3、付出要有回报的执。这是我们习惯了的行为-回馈模式啊,深入骨髓了,但是对孩子,尤其是对出了问题的孩子,这个真的不行。付出期望回报,佛家叫有相布施。而所谓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支持,需要的是无相布施,是阳光普照一般的,我付出了,你接受了还是没接受,于我无关,这是菩萨境界。普通大众要对外人做到这点,要求太高了,但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应该可以做到的。努努力,可以做到的!
4、法执。这个有点难理解,换个说法就是死板、教条主义。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一切现象、一切事都是因缘和合、众缘聚合的,没有普遍适用、绝对正确、绝对不可违的方法,都要依据缘起来采用各各不同的方法,所以《金刚经》教我们要“无所住”。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