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codejan 2017-06-29T16:40:30.000000Z 字数 2624 阅读 1596

我的数学建模经历

生活


前言

又一年数学建模暑假培训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作为一个数模先(pao)驱(hui) ,我便趁此机会简单谈谈自己的数学建模经历, 希望能给大家准备数模比赛带来一点启发, 尤其是学弟学妹们看了之后能少走弯路,别像我当年那么傻逼。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推荐大家先看掰神的数学建模经历, 。与掰神的一帆风顺相比,我的数学建模经历可谓坎坷万分。

我一共参加了4次数学建模竞赛:16年5月的华东杯、 苏大校赛、16年9月的国赛和17年1月的美赛。只有最后一次比赛结果比较满意(一等奖)。前两次的心情已经于去年写在这篇博客里面。数学建模算的上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比赛,可是还有更有意思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故以后不再参加了,写这篇文字用作留念。

2016-5 校赛与华东杯

当初大概是太闲了。只学了数分高代就妄图挑战数学建模习题,实际上是非常浪费时间的行为,很难有好的结果。实际上,最好是应该在学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之后再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因为这一部分(尤其是数理统计)的知识在数学建模中是绕不开的。

我第一次参加校赛,和肖昊、陈玖海两位巨巨,选择的题目是预测苏州房价,我们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的模型,照着参考书一步一步完成了论文,最后拿了三等奖。那时候大二也有一支队伍做这个题,和我们用了一样的模型,却拿了一等奖,当时我感到很不服气,明明是一样的模型,我们的变量还比他们多,收集的数据也更完善,还采用了Latex排版,为什么不如他们?现在回想起来,主要还是当时我们不懂什么是多元线性回归,以及置信区间、检验这些东西,采用的模型超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gg也是理所当然。现在学完数理统计,再让我来预测房价的话,我相信自己能预测的更靠谱一点(至少应该不会20年后房价为负了)。下学期学完回归分析,估计就更完美了。之后参加华东杯也是一样的问题,用的也是回归模型+预测,就不在赘述了,当时的我们把数模看作“抄论文大赛”,看到题目,就上网搜类似的进行全方面借鉴,毕竟什么都不会嘛。

接下来谈谈国赛和美赛两个重量级比赛。

2016-9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016国赛B_唐鉴恒_陈玖海_肖昊.pdf1339.9kB

国赛为期三天,虽然有很多人找我组队,我依旧选择和陈玖海、肖昊两位老队友一起参加。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实际上三个男人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我们三个人都很有主见,没有谁能说服别人,在模型上就产生了争执。虽然我避开争执,独自研究第二小问,但又陷入了新的泥潭,沉迷改bug不能自拔。我们进展实在很不顺利,两天过去了文章还没怎么写。我们三个人的语文水平都不敢恭维(尤其我最烂),然而由于时间紧,三个人必须一起写,导致最后的文章不忍卒读。
值得一提的是,唐同学在建模中花了大量的时间,贡献了三百多行元胞自动机的C++代码,是我去年写的最长的程序了,然而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评委看的是文章而不是代码,你代码写的再如何美妙,跑出来的结果也不可能有编出来的好,作出来的图不可能有造出来的好。在国赛中,我还发现了自己惊人的word(小学生)绘画天赋,一幅微小的作品献给大家:
QQ截图20170629204956.jpg-77.6kB

2017-1 MCM2017

2017美赛C_唐鉴恒_宋笑寒_杨雯昕.pdf465.4kB

美赛为期四天,于寒假举行。参加完国赛的我已经心灰意冷,又因为在别的比赛中拿了一堆奖,建模获奖于我已无多大意义,于是发下毒誓今生今世不再建模,结果没过多久就和宋笑寒组队了,还拉上了我的儿子邱海权。比赛前邱海权跑去陈玖海队了,所以我们队换成了杨雯昕。之后我再度打退堂鼓,准备开溜,结果被杨雯昕嘴遁拉了回来。

正如国赛前没怎么准备一样,美赛前也并没有准备。但是那段时间沉迷于mathematica(MMA),所以在学习编程时也刻意在思考MMA怎么在数学建模中发挥作用。赛题公布后,失败经验丰富的唐同学一眼看出B题是元胞自动机模型,很难拿奖。所以这次我们的选题是C题:探究自动驾驶汽车对缓解交通拥挤的影响(交通的题目太多了)。

然而和往常比赛一样,我第一天并没有建立出一个可以拿奖的模型,然而全场最佳宋笑寒同学已经默默写了5页论文。幸运的是,第二天,我们给力的指导老师掏出了一个交通流的偏微分方程模型。由于我们那时刚学完常微分方程,所以大概能看的懂。然而,列出来的偏微分方程是没有解析解的,所以求PDE数值解的重任就落到了唐同学手里。唐同学掏出刚学会的MMA,照着说明书班门弄斧,一番瞎搞,调试三百余次,终于做出了几张像样的图形,得到了一些并不清楚有什么含义的数据。在此之间宋同学又默默写了5页论文,论文已经完成了一半。

失败经验丰富的唐同学知道这些已经足够,所以后两天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作图和改文章上。所以后半阶段基本是宋同学写文章,我和杨雯昕同学一起改,改了一遍又一遍,稳得不行。由于这次的作图全都由MMA完成,所以看上去比国赛word画出的图片要专业多了。

由于我并不会Latex,我们在word排版公式上又遇到了诸多困难,最后还麻烦宝胜、白岩把我们的word转成latex,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说句题外话,把一个分段函数光滑化并作图,即求,看上去是个挺复杂的任务,用MMA竟然一行代码就解决了,每当自己回想起这一行简单的代码,唐同学都会感慨万分,这大概就是编程的乐趣所在吧。

  1. g[x_] = Integrate[u[y], {y, x - h, x + h}, Assumptions -> Element[x, Reals]]

QQ截图20170630000833.jpg-89.2kB

一些建议

最后,给准备参加数学建模的同学们提几点微小的建议: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