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sl1992
2018-06-03T13:47:55.000000Z
字数 2973
阅读 322
经济学原理
读书笔记
目的
- 培养经济学方面的基本常识,为下一个十年的理财投资打基础
- 理解并掌握相关经济学原理,尝试运用到生活中
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一篇 导言
- 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
-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1.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之间做出选择
-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可能实现其目标的人
- 边际行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 边际效益:采取边际行动所获得的收益
- 边际成本:采取边际成本所付出的成本
- 固定成本:固定付出的成本,不随边际行动而增加或者减少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惩罚或者奖励)
- 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1.2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 贸易似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与服务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 中央经济国家运行的前提假设:
- 政府官员能够最佳地配置经济中的稀缺资源
- 生成什么物品与服务,生产多少,谁生产和消费
- 支撑理论:只有政府才能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
- 市场经济: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
- 市场经济中,没有一个人追求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
- 分散的决策和利己的决策者
- 事实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总体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非常成功
- 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 市场价格:既反映一件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
- 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状况自发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对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进行协调的能力
- 税收扭曲了价格/租金控制这类直接控制价格的政策所引起的巨大危害
- 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 这只手有缺点也有优点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 只有在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其魔力
-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 我们依靠政府实施我们对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的权利——看不见的手依靠我们实施自己权利的能力
-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 在存在外部性或市场势力的情况下,设计良好的公共政策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 看不见的手带来有效率的产出,但不能消除经济福利上巨大的不对称
-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会这样
- 政府政策的正确性判断原则:是否促进了公平或者效率?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数量
- 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
- 一国生产率的增长决定了它的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 通货膨胀的首要因素:货币量的增长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 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
- 货币量增加刺激了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从而增加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
- 需求的增加随着时间推移,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鼓励企业雇佣更多工人,并生产更多物品与服务
- 雇佣更多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 经济周期:就业与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比如大萧条
其它
- 经济学:如何预测无意结果的一门学问……
- 破窗谬论:
- 破窗并没有引起新的净支出,而只是从别处转移了支出
- 破窗并没有创造新的活动,而只是创造了不同的活动
- 人们看到发生了的活动,但他们没有看到本来会发生的活动
- 工作岗位计算谬论:创造或保持工作岗位成为主要目标时
- 非直观的事实:真正的进步来自工作岗位的消灭 —— 生产效率的提高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 所有科学不过是日常思考的不断完善而已 —— 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也是如此
2.1 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2.1.1 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 研究经济学的方法:提出理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证明或者否定提出的理论
2.1.2 假设的作用
- 假设可以使复杂的世界简单化,从而使得解释这个世界变得更为容易
2.1.3 经济模型
2.1.4 循环流量图
- 循环流量图: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 物品与服务市场:家庭买,企业卖
- 生产要素市场:家庭卖,企业买

2.1.5 生产可能性边界
-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 如果一个经济从它可以获得的稀缺资源中获得了它能得到的全部东西,就称这种结果是有效率的 ——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各个点
- 机会成本取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
-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移动:生产要素变化,生产技术变化
-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确定点,取决于社会对两种物品的偏好


2.1.6 围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围观经济学:研究家庭或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完成交易
-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2.2 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2.2.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2.3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2.3.1 科学判断的不同
2.3.2 价值观的不同
2.3.3 感觉与现实
附录
原因与结果
- 反向因果关系:表面上是A引起B,实际上是B引起A —— 警力扩大,然而犯罪增加,实际上是犯罪增加,所以警力扩大
- 忽略的变量:可能不是A变量引起B变量的变化,而是C变量的变化引起了B变量的变化 —— 降低补贴提高单量,实际上是天气原因提高单量,同时降低补贴
第三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1 一个现代经济寓言故事
3.1.1 生产可能性
3.1.2 专业化与贸易
3.2 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
- 绝对优势:一个生产者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3.2.2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 一个人生产一样物品的机会成本较高,那么生产另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必然较低
3.2.3 比较优势和贸易
- 当每个人都生产自己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 企业生产也是一样,精细化切割,让每个人只完成他最擅长的部分,这就是领导处处强,但是不用冲在最前线的原因
3.2.4 贸易的价格
- 对从贸易中获益的双方,他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这两种机会成本之间
- 经济学家反对贸易限制的主要依据仍是比较优势原理
3.3 比较优势的应用
3.3.1 姚明是否该自己修建草坪
- 姚明修建草坪的机会成本是2万美元
- 男孩修建草坪的机会成本是40美元
3.3.2 美国应该与其他家庭进行贸易吗
- 进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 出口品;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 美国生产汽车一辆等于0.5吨粮食,美国生产汽车等于1吨粮食
- 中国的加工也是比较优势的特点
如何能确定社会各个成员的资源分配:市场经济
碎碎念,天气如何影响外卖?
- 外卖两千万单的构成比例如何,哪部分增长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