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sl1992
2017-12-21T13:11:06.000000Z
字数 829
阅读 363
用户路径图—总结
工作成果
1. 什么是用户路径图
- 抽象用户在网站或APP中的访问行为路径,并用可视化的图表呈现,举例来说,就是推广带来一批用户,在他们进入电商网站首页后,有多少人使用搜索,有多少人使用导航,使用搜索的人往下又干了什么
- 满足的需求:
- 了解用户使用应用的流程,判断各个流程的使用情况是否符合预期
- 新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情况,在哪个流程上流失
- 新功能的使用情况,在什么场景下被使用
漏斗是特定的一条路线,路径图就是所有的路线
漏斗是容易遗漏细节的
2. 用户路径图的模型
- 最简单的模型,多叉树
- 核心难点:1对N的可视化问题,根据定位的原则来说,最好不超过5个
- 问题就演变成,如何对多叉树进行处理
- 选举法:谷歌、神策
- 几乎可以分析所有的场景
- 弱化了路线,而是突出了每层流量最多的点,优化的可行性降低
- 分析的复杂度很高,假设所有节点彼此互通,那么每增加一层,就是100*100的复杂度增加
- 神策的分析,集中在前三层
- 淘汰法:
- 需求:了解用户的流程 -> 主要流程
- 并不需要了解每层哪个节点流量最多,而是了解每层那条路线流量最多,让每条路线去竞争
- 80%的流量集中在前4个节点上
- 非常清晰地对主要流程进行分析
- 缺点:很多信息被丢失了
- 延伸需求:
- 对第二层有比较大的需求
- 对于某个节点的完整分析有较大的需求,子节点路径图功能,下钻功能
- 漏斗功能:非常自然的漏斗,避免自己设定漏洞时的遗漏,例如丢失中间步骤
- 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动作可以理解为一个个节点,先后顺序则是动作发生的时间
3, 其他细节
- 以某个行为为起点的用户路径图:用户到站后的行为
- 以某个行为为终点的用户路径图:
- 不同层级的用户路径图:
- 页面维度:位置信息
- 事件维度:动作信息
- 混合维度:??不做
- 页面组合:商品详情页
- 是否相邻节点需要合并:对错误信息的容纳,表达真实情况,麦当劳
- 会话的概念,如何对会话进行切分:可能是个坑,是否需要切割,第一期不做
- 随机抽样
4. 可视化方案的选择
- 知乎文章:神策的可视化方案
- 人对圆形是比较敏感,视觉上更加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