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kindness 2022-07-11T09:41:56.000000Z 字数 1771 阅读 632

快乐的本质和真实的自由03

第三章 - 变苦增长贪欲,贪欲增长痛苦

3.2快乐的本质和真实的自由 第三章-变苦增长贪欲,贪欲增长痛苦


变苦增长贪欲,
贪欲增长痛苦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变苦(快乐)和贪欲。

如果一个人做一件事情,
会缓解他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痛苦,
同时也会缓解他的负面情绪,

那么,他就会对这种变苦(快乐)产生贪著心,
希求这种感受的变化保持下去,
就会想不停地、重复地去做这件事,
一直到变苦(快乐)暂时解除,才会停下来。

但是
痛苦和负面情绪还会再一次来侵袭,
他只能继续重复地去做这件事。

变苦(快乐)会增长我们的贪著心
所谓“贪著”,是指当变苦(快乐)产生时,心跟着耽著上去,
就像油沾在布上一样,难以洗除。
如是心耽著变苦(快乐),难以割舍。

而贪著心又会增长我们的
求不得苦
以及各种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痛苦。

每一次,当我们重复地做这件事情的时候,
就会重复地串习这个贪著心
然后就会变得更喜欢做这件事
这个贪著心就变成了贪爱心。

这时,做这件事情就变成了他的一个爱好,
他就会更加频繁地去做这件事情。
这样贪爱心不停地增长,就变成了贪欲心

随着贪欲心越来越强烈,
他做这件事情就上瘾了,
变成了贪婪心,也就是所谓的瘾君子

“瘾”是什么意思呢?
“瘾”在医学上的基本释义是:
“由于神经中枢经常接受某种外界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或依赖性”。

“瘾君子”
就是指“某种嗜好不能自我控制的人”,
所以说,上瘾就已经是病态了,
治疗就比较困难。

当一个人对一件事上瘾的时候,
就会严重影响到他的生活、家庭,还有工作,
更严重的,甚至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从而带来身心上的各种痛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吸毒,
我们以吸毒为例来讲一讲。

吸毒的人大多数都是因为
精神空虚、无聊、消极悲观;
或者精神压力比较大;
或者情绪长时间低落、抑郁;
或者对生活有一种厌恶感、无奈感。

吸毒可以麻痹人的神经系统,
使整个身心得以暂时放松,
会产生某些幻觉,甚至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从而暂时缓解吸毒者精神上的空虚、颓废、忧郁等负面情绪。

但是吸毒犹如饮鸩止渴,
等那个药劲过去了,
他的经络又堵塞了、收紧了,他的神经系统
就像一个拉变了形的弹簧一样,无法自然恢复,

然后身心就会生起无法形容的、极度的痛苦。

因此,他就需要更多的毒品来麻痹神经,
打通经络,放松身心,缓解痛苦。

其实,很多事情,我们如果经常去做,
时间长了,做着做着就变成爱好了。

例如 : 赚钱、追剧、追星、音乐、书画、舞蹈、游戏、打球、运动、竞争、打麻将、赌博、做官,
甚至包括追求真理等等。

在爱好的阶段,
得不到满足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痛苦和负面情绪,但是还能克制;
如果再接着做,越陷越深,那就跟爱好不一样了,

上瘾了,
得不到满足,心理上的痛苦和负面情绪就会很强烈,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不由自主了,
时间长了,五脏六腑的功能都有可能开始紊乱,
慢慢地,身体就会产生疾病。

例如,现在很多人都有心脏病、三高、
癌症等等,
心理上的疾病就更多了
各种各样身体上的怪病,
还有各种各样心理上的疾病,
导致各种生理上的痛苦,
长时间的痛苦就会加速死亡。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当一个人做一件事,越做越上瘾,
时间长了,
他的求不得苦、爱别离苦等心理上的痛苦
和各种负面情绪就会急剧地增加,
然后长期地折磨他,

他就会开始
做一些违背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事情,
最后他可能生不如死,乃至自杀;
也可能精神崩溃,被送入精神病院。

总之,
贪爱的根源变苦(快乐)
贪爱心是对变苦(快乐)的贪著
不断地串习、增长造成的。

如果贪爱得不到满足,
就会导致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等心理上的痛苦
也会间接地导致身体上的疾病

如果贪爱得到了满足,
由于串习,贪爱心也会随之而不断地增长,
变得越来越强烈,变成了贪欲心,
甚至变成了贪婪心;

如果贪欲心和贪婪心
不能继续得到满足,

就会导致更强烈的心理上的痛苦和负面情绪,
以及各种身体上的痛苦;

如果贪欲心和贪婪心
能够持续地得到满足,

那就更糟糕了,
就会快速地消耗人的精炁神,
使人迅速地老去、生病、死去。

人类在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的逼迫下,
不断地去寻求
缓解的方法,
贪著变苦(快乐),
增长贪求心,衍生嗔恨等各种负面情绪,

恶性循环,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整个世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随着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滑坡,

大多数的人类都是
崇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
容易让人上瘾的事情越来越多,
整个人类正在自我毁灭的高速路上奔驰。


Alt Text]![2022-YouTube-Logo_182x80.jpg-5.1kB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