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kindness 2022-07-11T09:50:49.000000Z 字数 2181 阅读 141

快乐的本质和真实的自由12

第十二章 人类被自由欺骗了

3.2快乐的本质和真实的自由 第十二章-人类被自由欺骗了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生命的真相。

我们先来谈一谈通常意义上的所谓自由。

卢梭有句名言: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从人类自身的角度来说,
人类认为,
在法律和道德的许可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叫做自由。

也就是说,
只要不侵犯他人的自由,
我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那就是自由。

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

自由又是需要受约束的,
每个人必须能够自我约束,
约束自己不违反法律、不违背道德、
不妨碍别人的自由。

当一个人在行使自己的合法也合乎道德的自由权利之时,

如果受到他人的干涉和束缚,
或者受到人为的控制、强迫,甚至强制,

那么他的自由就受到了他人
或者团体的侵犯或剥夺。

请注意,

这个自由的关键点就在于

“我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的“想要”两个字。

“想要”
表示愿意、喜欢、爱好,而愿意、喜欢、爱好都是在业力的驱动下、业习的逼迫下
产生心理上的情绪和贪执。

当一个人
在业力的驱动下、在业习的逼迫下想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行苦的状态。

如果他又没有足够的财富和各种条件时,

那么他的
行苦就会持续不断,
还会有求不得苦等痛苦;

如果这个人有足够的财富和条件,

但是他受到了其他人的干涉、束缚和控制等,
而不能够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他也会感受到行苦和求不得苦等痛苦。

如果这个人想要做这件事情的意愿度是处于爱好阶段,

他感受到的行苦和求不得苦并不强烈,
还是可以自我克制的。

康德说:
“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是你想做什么也可以不做。”

也就是说:
“所谓自由,
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康德说的自由就是处于爱好阶段的自由。

如果这个人的意愿度已经升级为嗜好和癖好,
由逼迫感变成了逼恼感,
那么他感受到的行苦和求不得苦就非常强烈。

这个时候,
如果他有自由的话,就很难约束自己
他会经常不顾家人、朋友或同事的感受
而我行我素,甚至侵犯他人的自由。

如果这个人的意愿度已经变成了瘾好,

那么他会感受到强烈的行苦和求不得苦,
这个时候,
如果他有自由的话,他就没办法约束自己,
他可能会变得很疯狂,得不到满足就会
生起强大的怨恨心,甚至不惜伤害他人的身体、窃取或抢夺他人的财产。

应了一句名言“不自由,毋宁死”。

人类在
业力的驱动下、在业习的逼迫下作出选择,
人类误以为这是自己愿意、自己喜欢而作出的选择,
误以为这就是自由,其实这种自由,

其本质只是为了
让行苦得到暂时的缓解。

也就是说,
人类想要自由,是因为人类有行苦,
在潜意识中,
人类想要暂时缓解这个行苦,就随顺业习,去做想要做的事情。

大多数人类很愚痴,
都想要自由,
其实,人类被自由欺骗了。

当人类自由地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时,业力
就会不断地被串习,
增强“想要做”的业习。

随着业习增强,行苦就会增强,
人类就会更加频繁地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暂时缓解这个行苦,这样就会恶性循环。

如此这般,
人类的行苦会越来越严重,
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痛苦和变苦(快乐),
最可怕的是,这种情况还会越来越严重,
让人类堕入深渊,变得像魔鬼一样无法自拔。

其实康德说的自由还不是真正的自由,
虽然他可以选择不做他想做的事情,
但是他还是有行苦的。

真正的自由

是没有“想要做”的业习,
能够自在地选择做与不做,
没有行苦,
也没有求不得苦等负面情绪。

例如吸烟这件事情。

一个从来不吸烟的人,他没有“想要吸”的业习,
能够完全自在地选择吸或不吸,
没有行苦。

而一个有烟瘾的人,

他有“想要吸”的业习,
当他想要吸而可以吸的时候,他觉得有吸烟的自由;
当他想要吸而又不具备吸烟的条件时,他觉得自由暂时无法实现;
当他想要吸而又不被允许吸的时候,他觉得自由受到了干涉或者侵犯。

人类把暂时的消解行苦和缓解痛苦的权利
称之为自由,
但是人类在自由地做他想做的事情的过程中
会增长贪求心的业习。

由于
人类想要做的事情很多,
随着各种贪求心的业习增长,
实现自由的客观条件就会越来越困难。

要实现自由
必然会干涉甚至侵犯他人的自由,

那么,
他的自由将会受到约束或强制而不被允许,
这样的话,
人类会因为追求自由而最终失去自由,
这是必然的结果。

其实,
人类追求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是自在。

自在
是指做某件事情可以选择做与不做,
没有行苦,更没有痛苦和变苦(快乐),
也没有所谓的自由或者不自由的问题,
这种状态叫自在。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获得自在呢?

我们继续以吸烟为例。

当一个有烟瘾的人开始戒烟,
虽然他有“想要吸”的业习,
但他在理性上是想要不吸烟,
并且在行为上是克制自己不吸烟,
这个时候他会感受到行苦、求不得苦和爱别离苦。

但是,
只要方法正确,慢慢地坚持下去,
他的烟瘾会逐渐减弱,
行苦、求不得苦和爱别离苦也会减弱。

当这个人彻底戒烟了以后,
他没有了“想要吸”的业习,
就没有了行苦、求不得苦和爱别离苦,
重新获得了自在。

所以,要获得自在,
必须真正地消除行苦。

而要真正消除行苦,
只有去用正确的方法去消弱业力、消减业习,
而不是一味地去随顺业习,以此来暂时地消解行苦。

这就是大多数人类最大的心理误区:
如果随顺业习,实现自己暂时的自由,
结果是增长业习,恶性循环,最终失去自由。

当然,在人类实现自在的过程中,
还需要一种福德,
这种福德就是追求真理、求证真相的福德,

也就是说,人类需要有学习智慧和掌握正确方法的福德。

而人类要有这样的福德,
就必须去追随智者、行善积德、增长福报,
从而学习到智慧和能力,掌握正确的方法,实现真正的自在。


Alt Text]![2022-YouTube-Logo_182x80.jpg-5.1kB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