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nshooter
2019-09-09T10:49:07.000000Z
字数 1272
阅读 581
dover-2019-Revisited Cassie’s law to incorporate microstructural capillary effects
文献阅读笔记
0 Abstract
- 柱阵列表面超疏水处理(FDTS,全氟烷基三氯硅烷,分子气相沉积)
- 间距小于结构宽度时,接触角测量值偏离cassie预测值
- 在rough region,接触角与间距无关,后退角与间距有关,气液界面被扭曲了
1 Introduction
- 列举了应用领域:微流动,设备制造,喷墨打印,DNA测试,传热
- 本身(innate)的润湿性可以被表面结构增强
- Cassie state的液滴可具有超过150°的接触角,即被认定为超疏水。关于超疏水的认定,参考文献在这里。也有人认为接触角滞后应被纳入超疏水的考量。比较而言,cassie的液滴具有更低的滞后。
- 一般的研究局限在较大间距的低粗糙度表面,接触角较大,滞后较小,可在wenzel和cassie之间转换
- 有研究关注了不同润湿性构成的复合表面
- 柱结构之间的液体桥扭曲现象受到关注。方柱边缘附近会形成半圆形capillary reigon,如果间距足够大,液体桥之间
- 研究了粗糙度(方柱面积占比)对cassie预测结果的影响。发现需要将capillary bridging effect纳入计算。
2 pillared surfaces
+ 四种尺寸方形:5,10,20,40 um;四种间距 5,10,20,40 um(共16组)
+ FDTS气相沉积,接触角114.9±1.8°
3 results
- 半圆形液体桥,在液滴的边缘

- 考虑弯液面面积,可以修正cassie公式,解决低孔隙率区cassie公式预测不准确问题

- 微观的接触角并不是本征接触角
4 conclusion
- 具有可调控和大滞后的超疏水表面可以通过简单的制造步骤生产,并且三相区域的形状可以极大地影响液滴动力学
- 未来:探测微尺度的接触线,并将该区域量化为表面结构和与界面化学相关的表面能的函数。
5 idea
- 放大尺度
制备尺寸为100-1000um的柱阵列,看该现象是否能够复现
- 改变润湿性
进行不同程度的疏水处理,比较其现象
- 详细观察
测量其在每个立柱上的接触角,比较不同液体桥的形状(ESEM)
- 温度影响
温度可以影响接触线形状,因此可以考察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