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Zhou
2025-10-06T08:42:58.000000Z
字数 2370
阅读 20
时评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风云变幻之际,《人民日报》一组国庆系列评论, 从全球视角审视新时代中国经济的跨越与蝶变,深刻剖析其内在逻辑与发展态势。这些文章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复杂外部环境下的战略定力和高质量发展成就,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镜鉴。当今全球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泛滥,以及极端主义思潮的蔓延。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风险报告2025》,全球风险正向更深的分裂倾斜,地缘经济对抗已跃升为短期十大风险之一,而保护主义措施如关税壁垒和非关税障碍,正加速全球贸易碎片化,导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约2.3%-3.0%。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稳健前行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奇迹,更是世界经济的“稳定锚”,其做法值得高度赞扬,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极端主义则应受到深刻批评。
面对全球经济放缓的阴霾,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尽管自身也面临着内需动力尚需加强、部分传统行业转型承压等挑战,但整体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世界注入了宝贵的确定性。 正如系列文章所述,从2012年至2024年,中国GDP从54万亿元跃升至近135万亿元,年均增长6%,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这一成就源于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些理念不仅推动中国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还使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从第34位升至第10位,专利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2025年,随着“十五五”规划的开启,中国将继续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跃升。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语境下,中国的发展模式尤为可贵。OECD报告警告,2025年全球增长虽上调至3.2%,但美国关税等保护主义措施可能引发2026年通胀上升和增长放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坚定走开放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惠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系列文章强调,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连续多年世界第一。这不仅为全球提供双赢机遇,还在疫情和地缘冲突中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例如,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贡献了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赞誉中国为“全球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力量”,这正是中国绿色发展的国际影响力所在。
更值得赞扬的是,中国发展的包容性。系列文章指出,中国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地区塌陷,打赢脱贫攻坚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这与一些西方国家“马太效应”加剧、区域分化严重的现象形成对比。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社会保障体系,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安全感位居世界前列。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增强了国内凝聚力,还为全球包容性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被世界银行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然而,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很大程度上源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极端主义的肆虐。这些做法违背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剧全球分裂,威胁可持续发展。2025年,地缘经济对抗风险上升,美国推行的“对等关税”和“小院高墙”政策,正试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却未能阻挡中国创新成果频出。BRICS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表达了对关税和强制措施的强烈关切,认为此类单边主义威胁全球贸易,特别伤害发展中国家。例如,美国对东南亚部分国家出口的太阳能组件强征高额关税,不仅严重冲击了当地就业与经济,也讽刺性地推高了其本国推动绿色转型的成本, 造成了损人不利己的多输局面。这不仅是经济短视,更是政治霸权的表现,违背多边主义原则,削弱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核心作用。
保护主义更是全球经济的毒瘤。世界银行预测,2025年全球增长放缓至2.3%,部分归咎于贸易限制升级和政策不确定性。一些西方国家从全球化倡导者转为“本国优先”,退出《巴黎协定》等国际承诺,开历史倒车,导致气候变化应对受阻。德国汽车领袖在2025年慕尼黑IAA Mobility展会上警告,美国关税只会推高价格、伤害消费者,呼吁全球合作而非保护主义。这种封闭心态不仅加剧供应链脆弱性,还放大通胀压力,影响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和非洲的增长。相比之下,中国通过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推动多边合作,2025年这些协定扩展会员,促进经济整合。
极端主义则从政治层面腐蚀全球稳定。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将国家间武装冲突(如代理战争、恐怖主义)列为首要风险,极端思潮放大社会分裂,助长民粹主义和种族歧视。一些国家内部增长失衡、资本与劳动对立,催生极端政策,进一步推动全球化“逆风逆流”。这与中国的稳定基石形成对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执政,避免了西方多党制下的政策朝令夕改,确保宏观政策连续性和可靠性。
在变乱交织的世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自身蝶变,更是全球的机遇之源。系列文章强调,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创新驱动的良性循环,将为世界带来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消费扩容的重大机遇。面对2025年全球经济放缓,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的引擎,继续提供确定性:发展战略一以贯之、宏观政策稳中求进、投资环境优化。反观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只会制造不确定性,拖累全球复苏。
展望未来,我们应以中国为鉴,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方向发展。摒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极端主义,转向合作共赢,方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地缘冲突和经济碎片化。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中国经济的开放共赢性,不仅是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