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TedZhou 2025-11-06T11:45:23.000000Z 字数 1517 阅读 2

重听“好人一生平安”

感情


“好人”的夹缝

—— 三十年后重听《好人一生平安》,我读懂了“举杯祝愿”的重量

有些旋律,注定是时光的锚点。

当《好人一生平安》的曲调再次响起,那个没有电视、只有收音机陪伴的童年,便隔着岁月,清晰地浮现眼前。

那时的我,未曾见过《渴望》里的刘慧芳,不懂她背负的隐忍与奉献。这首歌于我,剥离了“万人空巷”的剧情,它更纯粹,是从那个小小的匣子里飘出,在同学间传唱的一句朴素约定。我们用稚嫩的嗓音唱着“仿佛就在昨天”,唱着“好人一生平安”,心中坚信,这是一个如“种瓜得瓜”般天经地义的道理。善良,本就该得到世界的温柔以待。

那时的“好人”,定义是那样简单:是课本上教的扶危济困,是分享半块橡皮的慷慨。世界简单,善恶分明,如歌中所唱,“此情温暖人间”。

然而,岁月流淌,我们从收音机旁的孩童,走进了光怪陆离的现实。“昨天”真的过去了,而“今天”的“相逢”,却远比“是苦是甜”更为复杂。

那份我们曾笃信不疑的“朴实善良”,如今发现自己正被困于一个尴尬的夹缝中。

一边,是赤裸的丛林法则。 它不加掩饰,嘲笑付出,信奉“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把“好人”的退让与宽容,看作是愚昧和软弱,是活该被践踏的尘埃。

另一边,是“通透”的精致算计。 它冷静、体面,甚至引经据典。它用理性的解剖刀,把一切崇高和无私解构成“别有用心”;它把冷漠包装成“成熟”,把自保当作“智慧”。在它们精密的计算里,“善良”是回报率最低的投资,而“好人”… 不过是“精致利己”者们,在实现目标前,最乐于利用的“资源”。

于是,“善良”变得不合时宜。

就像我后来知道的,当年那个“万人空巷”的刘慧芳,那个被上一代人奉为“贤妻良母”典范的“好人”,在今天,却越来越多地被评价为“圣母”、“愚昧”、“拎不清”。

当“刘慧芳”们被嘲弄时,“好人”这个词,便蒙上了一层可疑的雾气。它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赞美,反而成了一句需要被反复审视的评语。

在这样的时刻,重听李娜这首老歌,感受已截然不同。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这不再是孩童的无忧哼唱,而是一声历尽千帆的喟叹。那些往事里,有我们对善良的初次信仰,也有信仰被现实冲刷的痕迹。

“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这不再是剧中的情节,而是我们自己的迷茫。我们看着世事沉浮,看着“好人”未必“平安”,内心那份关于“善有善报”的古老天平,时常摇摆。

“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当这句歌词再次入耳,我才忽然听懂。

在今天,这早已不是一句天真的断言。它是一份明知“好人”未必“平安”,却依然不肯放弃的坚守。

这是一句穿越了所有冷眼与算计的、最朴素的祈祷。

我们之所以还要“举杯祝愿”,恰恰是因为我们深知“好人”在当下活得有多么不易。我们祝愿,因为我们目睹了善良被辜负,却依然不愿让它熄灭。这份祝愿,是我们对抗世界冰冷逻辑的最后一点温度。

世界可以复杂,欲望可以横流,算计可以“通透”。但我们不能失去祝愿“好人平安”的能力。

因为,那份被夹击的“朴实的善良”,或许愚钝,或许不“精致”,但它终究是区分“我们”与“他们”的界碑,是“此情温暖人间”的唯一可能。

这首歌,从收音机的年代飘来,穿过重重迷雾,不再是安慰,而是一声清澈的叩问,问我们自己——

在见识了所有的法则与算计之后,你是否还愿意,做一个“好人”?以及,是否还愿意,为那些仍在坚持的“好人”,道一声“一生平安”?

《好人一生平安》
——电视剧《渴望》主题曲
作词: 易茗
作曲: 雷蕾
演唱:李娜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

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谁能与我同醉,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此情温暖人间。

谁能与我同醉,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此情温暖人间。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