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TedZhou 2025-11-13T08:15:58.000000Z 字数 1665 阅读 7

内蒙古14岁少年“榨”空气喂树,从厨房灵感“玩”到德国金奖

传奇


简直是“魔法”!他的发明为干旱土地“解渴”,全靠“温差”和一颗爱家乡的心

在内蒙古种树有多难?

在贾明轩的家乡——赤峰市敖汉旗,那可是出了名的干旱。土地干得像“压缩饼干”,辛辛苦苦种下的树苗,能活下来一半都算老天爷赏饭吃。

但这个14岁的农村少年,偏偏不信这个邪。

他琢磨出了一个“神器”,不用电、不烧油,甚至都不用你往里倒水,它就能自己“吭哧吭哧”地给树浇水。

你没听错,它让空气自己给树喂水!

这个发明,名叫“干旱地区树木自动浇水装置”,最近直接“杀”到了德国,在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拿了个全球金奖,把外国评委都看“服”了。


灵感,来自老妈的厨房

贾明轩不是什么“神童”,他就是个爱琢磨、爱动手的农村孩子。

他的“灵感时刻”,你绝对想不到——发生在他家厨房里。

那天,他看着妈妈做饭,锅里烧开的水“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满屋子都是水蒸气。他脑子里“叮”一下亮了灯:

“锅里能烧出水蒸气,那空气里……是不是本来就‘藏’着水?”

家乡的树天天“喊渴”,空气里明明有水,这不科学!他决定,要把空气里的水“榨”出来,喂给树根。

怎么“榨”?这孩子真是个小天才

这可不是瞎想,贾明轩是认真研究过的。

你夏天喝冰镇汽水,瓶子拿出来一会儿,外面是不是就“出汗”了?对,就是这个原理——水蒸气遇冷液化

他的“神器”就是个“温差魔术师”:

  1. 地面热,地下凉。(这是敖汉旗的日常)
  2. 他做了个“风帽”,像个小烟囱。利用地表的热空气往上跑的劲儿,把地面的热空气“吸”到埋在地下的铁管里。
  3. 热空气(带着水蒸气)一进到冰凉的地下管道,“哎呀妈呀,好冷!”——啪,水蒸气当场就“吓”成了小水滴。
  4. 水滴越聚越多,顺着管子,滴答、滴答……直接渗透到树根。

更绝的是,这玩意儿还特“聪明”。它能自己“感觉”到土壤是干是湿,土要是够湿了,它就自动“歇会儿”,不浪费一滴水。

此处输入图片的描述

别小看这点水,这是“救命水”!

这个装置,每天能“榨”出多少水?

50到200毫升。

你可能觉得:“嗨,就这点?”

但对一颗刚种下的小树苗来说,在敖汉旗那种地方,这不多不少的“一小口”,就是“救命水”

传统浇水,哗啦一下全流走了,真正渗到根上的没多少。贾明轩这套“精准滴灌”,节水90%以上,让树苗的成活率蹭蹭往上涨!


从农村娃到“全球金奖”

这个“土发明”,一路“开挂”。

先是在国内拿了一等奖,紧接着,这个来自敖汉旗新惠第九初级中学的初二学生,站上了第77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的最高领奖台。

没有复杂的电路,没有昂贵的材料,就是铁管、风帽,靠的是对家乡土地最深的关切和最“野”的想象力。

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就知道玩手机、打游戏。

但贾明轩告诉所有人:最好的“灵感”,藏在生活里;最好的“实验室”,就是家乡那片干渴的土地。

目前,这个“浇水神器”已经申请了专利,贾明轩的梦想是让它尽快量产,让家乡,乃至全世界干旱地区的树,都不再“喊渴”。

为这个从厨房里“玩”出世界金奖的少年点赞!


附:原理详情

装置的核心是基于物理学中的“温差驱动空气循环”和“水蒸气凝结”原理,实现被动式(无电力、无外部水源)自动浇水。它模拟自然界的露水形成过程,针对干旱地区树木根系供水,强调节水高效。

这一原理结合了热力学和土壤物理学,贾明轩在指导下通过实验验证了在敖汉旗本地环境的适用性。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