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jianshu 2018-09-24T14:45:33.000000Z 字数 6285 阅读 1927

城堡 07:文字如同Ⅹ光穿透一切,你阅读,于是你被穿透

每周分享 城堡阅读


目录


IV 如今我再不若从前那般笃诚,你挽留我的那一刻也将我推入了万劫不复。

后摇纯粹听的是感觉 ,有段时间家里停电,就下班后继续留在书店看书。

一次偶然听到这首歌,就一直循环也没有腻。

歌词翻译者 @在下选择隐姓埋名 在评论区里对这首歌和专辑有过介绍:

看到有评论称不理解我的翻译,便稍作解释。这套曲子共五首,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沉沦。深陷。悲叹。醒悟。抽离。其中的第四首,便是那狂热之后的蕴藉,悲哀之后的清醒。听那平静曲调中蕴藏的热烈与深情,是与爱人渐行渐远后的念想,无关爱恨,只是一个人内心的独白。

爱人这事把格局缩小了,其实生活也这样,12345,沉沦。深陷。悲叹。醒悟。抽离。

听完醒悟,把其它听一遍,其实还是最爱醒悟,和名字也没关系,主要是旋律。非要关联,大概在这所有情绪里,醒悟包含的快感最强烈,几乎包含了前面所有。


语录

《晴耕雨读》:

曼古埃尔写《夜晚的书斋》,记录了亲切的体验:“ 到了夜晚,书斋里灯火通明,外面的世界就消逝了……我从日常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眼睛和手恣意在整齐的行列中漫游……一本书出乎意外地呼唤另一本书,跨越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建立了亲密关系。”

《不爱读书不是你的错》:

运用得当,文字可以如同Ⅹ光穿透一切,你阅读,于是你被穿透。——阿道司·赫胥黎

黑泽明谈青年:

如果你想当导演,那就去写剧本,你只需要纸和笔就够了。只有通过写剧本,你才能知悉电影结构上的细节和电影的本质。人能把卫星送进宇宙,可是在精神上却不会向上看,而是像野狗一样,只注意脚下,徘徊不已。


看完这 5 本,再也不嫌中国没有新鲜悬疑推理小说了

之前夜里看紫金陈《长夜难明》,结果直接就看到天亮。

偶然刷到他推荐豆瓣阅读小说,打算先看第一部发生在长沙的小说《鹌鹑》。

毕竟,这是一座我生活十多年的城市。

……

好吧,又是连夜看完。

作者是学新闻,又对文学感兴趣,写的又是侦探推理。

整部作品看下来,我感兴趣的也是文学,所以把小说中关于文学的一些论述摘录下来分享。

这些论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可能是夏天吧,从一本从阁楼里翻出来的书。

那本书藏在一个蛇皮袋中,和一些经济类的书籍、气功杂志还有几台海鸥相机以及一些无线电之器材之类的零件混杂在一起,是属于我爸年轻时的东西。

书的名字我已经忘记,作者似乎什么都谈,从普鲁斯特到鲁迅,其中有印象的一段也是关于文学这种媒介没落和电影兴起。

那是我最早接触这种信息,后来,等我长大,这个世界的变化也的确如此。

这大概也是那个蛇皮袋会尘封在阁楼多年的原因:不能继续拥有,又不忍彻底告别。

章节:普鲁斯特恋人

“正常?”小和太热了,一边用手给自己脸上扇风,一边说,“确实也正常吧,毕竟这个时代早就不需要新的文学和诗歌了。大部分人只对通俗流行的东西感兴趣,诗和文学什么的太晦涩了。喜欢这些的人里面吧,又还有不少觉得,以前作家们留下的经典文学就已经足够了,他们一辈子都读不完了,根本不需要,也没空看活着的人写的东西。”

鹌鹑想了想,点头说从传播效果来看,诗歌也好,文学也好,它们作为一种以文字传递信息的载体,本身的特性是表达的效率高,解读的效率低,是一种很好“输出”自己想法的方式,却不是一种很好“接受”和“理解”信息的方式。站在受众的角度,时代越往前发展,技术越进步,人们就自然会选择更为高效的接受信息的方式,也算是天性使然了。所以,与其抱怨大家为什么更喜欢看电影电视剧,听音乐,不像以前那样喜欢文学和诗了,不如去多想想,怎样把文学和诗的东西用更高效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好吧?

小和皱了一下眉,表示不赞同:“你这样想也太理性了吧?诗和文学中有很多东西,是无法用理性和具象的图像声音之类的表达出来的。”

“不矛盾吧?文字本身表达的效率很高,很适合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写就是了嘛。但是输出信息和接受信息本身就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你仍然可以自己用诗和文学的方式去表达自己,但是没有权利去要求受众不按你的表达方式去接受信息,也没办法谴责他们。”

章节:野蕨

几年前,大学里业余喜好研究文学的传播课老师在课堂上谈起过一些有关诗歌的见解,这位老师拿诗与歌作为案例,讲述了他所理解的文学的未来:诗和歌在创作上,都可以算一种高效率表达自我情感信息的传播方式,是非常相似的。但是从受众接受信息的一端来看,诗作多以文字信息为载体,从视觉转化为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它需要依靠每个人头脑自身的解码能力,所以朦胧,理解门槛高,需要占用精力和时间思考,相比于歌可以利用各种新旧乐器的旋律搭配,同时通过声线和腔调的共情刺激人们情绪的听觉,其实已经属于效率低下的传播了,所以注定无法像黄金时代成为流行,只会走向没落。他特地解释了自己所选用的“没落”一词不是消亡的意思,并做出了一个有点怪异的预言。他认为在往后的时代,也许会有更多的人因为表达的效率高去继续创作自己的诗,却又都因为理解的效率低而不再欣赏别人的诗。同样的道理,人们也许会因为同样的理由继续创作更多小说、散文或者其他形式的文学,但却更少的消费它们了,大家也许会选择自顾自地不停写更多没人看的文字,然后去听更多的歌,看更多的电影和电视剧。

“未来的人们会渐渐不再关注颁发给诗和文学的奖,却会更加在意颁发给歌和影像的,比如金曲奖或电影节之类的。”

摘自:《鹌鹑》 — 郭沛文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ebook/52473802/
本作品由郭沛文授权豆瓣阅读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总体来说这部小说所写的群体还是那些写字楼之外,比之边缘人群又更普通的一些人。按书中的说法大概就是一代人的边角余料。构成这个世界稳定运行的并不是我们。

小说主角鹌鹑本名安春,在一家自行车铺工作,却又心思细腻,颇有侦探天赋。

关于自行车倒是让我想起《马贼》,其中的主角设定也类似。这可能是我看过最好的青春小说之一,如果要加上青春题材自行车小说,或者自行车相关青春小说,那么可能是最好,没有之一。


Reddit 上的一些小说脑洞

底下一些评论也有意思,摘录两个:

@曹先森有个梦想

我也来写一个:我是一个吸血鬼/从生下来便被告知晒到日光就会死亡/从此只能夜间行动/直到有天看到科普: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我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了吸血鬼国王/国王沉默了一会,把我秘密处决了。

@ 大三的子孙哟

如果将第一页第二个脑洞和第九页第二个脑洞连起来……每个人正常生长到18岁后都会停止衰老,直到和灵魂伴侣在一起才会慢慢变老,但每个人出生时身上都纹了灵魂伴侣和杀人凶手的名字...于是有的人为了爱情,有的人为了长生或是活着,在寻找灵魂伴侣的同时又拼命的隐藏自己。


每个人和他们的角落 Photo by Anderson Wright. ​​​​

总觉得,正是这些角落供人喘息,才让生活不至于崩塌。

就像一根正向折过的钢条,一直朝着一处用力,最终会不断弯曲然后折断。

一些角落就是反向弯曲,白天弯曲的再夜晚被矫正,如此反复,人们开始或多或少柔韧一些。


 我们的精神角落——豆瓣首部品牌影片,一起探寻我们的精神角落

上一条让我想起这豆瓣这条广告。

B 站网友 @oonancy 评论道:

五年前豆瓣是个角落,五年后,和它一众的社交网络都变成了世界,它仍然是个角落。


 将豆瓣变为学习管理工具 


既然提到豆瓣,那么如何使用豆瓣?这篇文章曾给我极大启发。

“想读”列表,实际上就是GTD模式中的“收件箱”,那么购书单便是“下一步行动”,豆列和日记,可以视为“项目”与“日历”,同时,停留在想读列表中的书籍,便是“将来/也许”模式。


 悲情束星北:钢铁是怎样折断的 

在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只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多年以后,接触到更多被掩盖的历史,一个成年人,至少也应该知道一些「钢铁是怎样折断的」。


乱世命如草,历代官方人口数据

这五千六百万人,能活下来多少呢?
魏国人口,四百四十三万。季汉人口九十四万,东吴二百四十万。
百年时间过去,五千六百万人都在前三国时期的群雄逐鹿,瘟疫横行里消失了,他们以为他们的性命和拼搏能给子孙一个光明的未来……
然而他们的子孙,可统计的只剩八百万。
近五千万人消失了,流窜,逃亡,或死于非命,只剩八百万人能有片刻安稳的生活。
三国英雄热血的背后,是生民百遗一的苍凉。

当然曹操一边这样慨叹,一边屠城,吃人肉,屠城这种事吕布董卓孙权都干过,只有刘备没有。
也不知为何,也不知何时,风评就变成:携民渡江伪君子,屠城吃人真性情。
那年剩下的八百万百姓,没人会这么觉得。


乔布斯2001年接受日本节目的采访,阐述自己思考

边听边做笔记,小标题自己加的,方便跳转搜索。

关于创业:

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如果你要创建一项新事物。你必须充满热情,因为这真的很难。创建一家新公司是件很难的事情,你必须很努力。
如果你没有热情的话,你肯定会放弃。成功的人和没有成功的人最大区别就是,那些成功的人都不放弃,失败的人放弃的都很快。你真的必须保持热情,因为真的是太难了。

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

现在的带宽不够传递感情,要传递感情你需要更多的带宽。大多数的人没有这样的高速带宽,大多数网上的内容也没有感情的。在 Apple ,我们希望我们站立在技术和人性的交叉口。我们希望把人性的元素带给这些工具,是这些工具不仅仅在知识化的一面工作也在其他方面工作。这是 Apple 特别擅长的事情。

关于个人电脑(这也是为什么苹果生态中有那么好玩有趣的应用。)

我们只是关注那些需要算账的和发邮件的,但是个人电脑远远不止这些。随着数字生活时代的来临,我们终于能够满足消费者工作以外的生活日常需要。


美国番茄往事

番茄收割机的诞生是历史推动的,而它也以一种人们或许未能料到的方式改变了历史。技术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将科学进步变成机器而已,没有一项发明创造可以从社会剥离开去,所有的一切都在于,你从技术当中看到了什么。
我希望以后的技术,可以更多地看见「人」。不管是算法、人工智能还是智慧城市,都一样。


实践了搬家、交房租、消费降级,和一点微不足道的启示

《光年》里就有这么一个主妇,她同样不关心她的时代,她关注自己的生活场景,“海发出隐约的轰鸣,仿佛在玻璃板里”,“河流是一种明亮的灰色,阳光看上去像鳞片”,做爱的动作带着“某种庄重、残忍的缓慢”,“小马的耳朵是暖的”。

看这篇文章有感触一部分原因是最近租房到期,加上环境问题,也差点搬家。

最后还是决定重新打扫一遍房子,续租。

那天没有拖延症,晚班十一点左右到家,一直打扫到凌晨两点左右,扔掉十几个垃圾袋。

关于消费、整理、自己所拥有物品和自己关系等等问题,通常都会是在搬家和旅行之类情况下开始思考。也就是一种离开的状态。

大概就像一只蜗牛,静止不动时身上的壳就是房子,等要挪动,才觉得笨重起来。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小林一茶的俳句:

春至陋室中,无一物中万物足。

什么时候心态和环境能到达这样,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满足。


古龙去世 33 年

图片来自多看阅读。

已经 33 年,其实我看过的古龙小说不多,但都很喜欢。

我到现在也没明白为什么有人说「少不看古龙」。

年少时应该看古龙,不然后面的人生那么苦。

尤其是男孩变成男人,没有天床地被,开心就好的洒脱精气神,实在是难熬。

搜了下读书笔记,很多古龙相关都丢失,就剩下《小李飞刀 1:多情剑客无情剑 上》的书摘。

分享几段,从中也可以看出几分古龙式的风流、洒脱和豪情。

小标题是我自己加的,方便跳转区分:

关于吃饭:

阿飞吃得虽多,并不快,每一口食物进了嘴,他都要经过仔细的咀嚼后再咽下去。 但他又并不是像李寻欢那样在慢慢品尝着食物的滋味,他只是想将食物的养分尽量吸收,让每一口食物都能在他体内发挥最大的力量。 长久的艰苦生活,已使他养成了一种习惯,也使他知道食物的可贵,在荒野中,每餐饭都可能是最后的一餐。

他吃了一餐饭后,永远不知道第二餐饭在什么时候才能吃得到嘴,所以每一口食物他都绝不能浪费

她从未见过一个对食物如此尊敬的人,因为只有知道饥饿可怕的人,才懂得对食物尊敬。

关于死亡

你们都以为性命是自己的,每个人都有权死!” 铁传甲道:“这难道错了?” 阿飞道:“当然错了!” 他霍然转过身,瞪着铁传甲,道:“一个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要死的!” 铁传甲道:“可是,一个人若是到了非死不可的时候……” 阿飞道:“就算到了非死不可的时候,也要奋斗求生!” 他仰视着辽阔的穹苍,缓缓接着道:“老天怕你渴,就给你水喝,怕你饿,就生出果实粮食让你充饥,怕你冷,就生出棉麻让你御寒。” 他瞪着铁传甲,厉声道:“老天为你做的事可真不少,你为老天做过什么?” 铁传甲怔了怔垂首道:“什么也没有。”

阿飞道:“你的父母养育了你,所费的心血更大,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铁传甲头垂得更低。 阿飞道:“你只知道有些话是不能说的,若是说出来就对不起朋友,可是你若就这样死了,又怎么对得起你的父母,怎么对得起老天?”

铁传甲紧握着双拳,掌心已不禁沁出了冷汗。 这少年说的话虽简单,其中却包含着最高深的哲理,铁传甲忽然发现他有时虽显得不大懂事,但思想之尖锐,头脑之清楚,几乎连李寻欢也比不上他,对一些世俗的小事,他也一点不通,因为他根本不屑去注意那些事。 阿飞一字字道:“人生下来,就是为了要活着,没有人有权自己去送死!”

关于爱情

忽然间,夜空中亮起了一道流星。 林仙儿开心地笑了,欢呼道:“你看,流星。” 阿飞沉默了半晌,才缓缓道:“你许了愿么?” 林仙儿嘟起嘴道:“流星总是一眨眼就过了,没有人能来得及许愿的,除非他早已知道会有流星出现,但又有谁能知道流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我看这全是骗人的。” 阿飞道:“就算是骗人的,但它却能使人生出许多美丽的幻想,永远带着它,一个人若能永远带着份美丽的希望,总是件好事。” 他的声音忽然变得很温柔。 林仙儿嫣然道:“我想不到你也知道这传说。” 阿飞目光遥望着远方,远方的流星早已消逝,他目中却流露出一抹凄凉悲伤之意,悠悠道:“这传说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 林仙儿含情脉脉地瞧着他的眼睛,柔声道:“你又想起了你的母亲?是不是她告诉你的?” 阿飞没有说话,忽然大步向前走了出去。

风流豪情

  • 因为有些人心里燃着这种火,所以世界才没有陷于黑暗,热血的男儿也不会永远寂寞。
  • 一个人若想别人对他有好感,最好的法子就是先让别人知道自己很喜欢他——这法子林仙儿也不知用过多少次了。
  • 世上能在美丽的女人面前说“不”字的男人已不多,女人若是说要死的时候,能拒绝她的男人只怕就连一个都没有了。
  • 每个人这一生中都难免要做几件愚蠢之事的,若是人人都只做聪明事,人生岂非就会变得更无趣了?”
  • 有所必为,你纵然明知非死不可,还是要这么做,只因你非做不可!” 李寻欢微笑道:“你总算也是我的知己。”
  • 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无论做出什么事来,都值得别人原谅的。”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