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shu
2018-10-07T01:09:56.000000Z
字数 4817
阅读 2027
城堡
城堡周刊
之前听到雨声变大,截了张图。是台风在我们头顶上空。心情莫名有些激动,有点类似于看到鲸鱼从船身之下的大海中游过一样雀跃……
路边工人在整理刮倒的大树,一个衣着褴褛的跛足老人慢悠悠挪过来讨水喝,工人顺手挑了根树杈做了个拐杖,旁观唠嗑的五金店老板三五下给拐杖钉了几张皮,老人哭得稀里哗啦的
哲学,或者说胡思乱想这种事情总是容易让人陷入空想。
知行合一这种事说起来简单,但却总莫名其妙被拖延症困扰。
《谈谈方法》的原书名是《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由于太长,所以一般简称为《谈谈方法》。
我是因为从别处看到几段话而找到这本书来读,但是只大致翻了一遍。
这本书除了那几段话其他内容都比较晦涩,一般人也许没必要全部看完。(我到现在也没有看完,也看不懂,只是常重读这几段话。)
简单来说这几段话论述了笛卡尔学习和探索这个世界的几条主要规则和因此引出的几条行为守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凭着这种方法,我觉得有办法使我的知识逐步增长,一步一步提高到我的平庸才智和短暂生命所能容许达到的最高水平。”
4条规则:
- 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
- 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英文译本中则强调切分的“部分”越多越好。)
- 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
- 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3条行为准则:
- 遵从这个社会及法律的规定。在所有的意见中,采取最远离极端,最中道之见,来约束自己。
- 在不明白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时,要跟从或然率。看不出或然率大小比较的时候,还是要做一抉择。一旦抉择,就不再以为它们可疑,而相信那是最可靠、最正确的看法,果断坚决,不再犹豫,反复无常。就像密林中迷路的人,总要前行,不能停留在原地。
- 永远只求克服自己,而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愿望,而不求改变世间的秩序。要始终相信一点,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没有一样事情我们可以自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善。改善不了的,就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事,就不要去痴心妄想。这样也就可以安分守己,心满意足。
笛卡尔的这些方法论可以用在人生很多方面,有时候如果觉得这些方法太有规律性,太过于保守,觉得未老先衰。那么去听听摇滚乐、读几句王尔德的段子中和一下也不错。
虽然我现在依然有一定程度的拖延症,也偶尔后悔,但总觉得现在比以前强多了,而有所好转,思想上很快通透,行动上慢慢改正,总觉得都是在遇到笛卡尔几段话之后。
4 条规则治拖延,3 条准就是另一种角度上的后悔药。
哲学研究,就是不断趋向这样一种思想境界、逐步树立自觉的死亡意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排练演习,为死亡,亦即为达到一种没有身体框架局限的存在作准备。
柏拉图所说的“哲学乃死亡的排练”,就是这个意思。
通俗点说,人的一生都与死亡相伴,并在为死亡做准备,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
成默这一刻才体会到,张潮为什么在《幽梦影》中说:“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韵致,美人之姿态,皆无可名状,无可执著,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潜神默记,絙(geng)以年岁。
(下过的苦工不会白费,所有的困难都会打磨你,使你成为一块玉。潜下心来持之以恒的用心专注学习。)
人体生物三节律——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表明:对人的自我感觉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是体力、情绪和智力,而且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到离开世界为止,这个规律自始至终不会有丝毫变化,不受任何后天影响,这个规律就是人的【生物节律】,又称为的【生物三节律】,即:【体力节律、情绪节律、智力节律】。
《贺新郎读史》1964 年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白话文:
与猿拱手作别进化到了原始社会人类犹如呱呱坠地,再经过磨石为工具的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少儿时期。炉中火焰翻滚,那是青铜时代, 也经过了几千个春夏秋冬。纵观历史,也如人这一生多半忧愁少开怀。尽是征战杀伐弓箭疆场。这大好河山哪一处没有战争没有流血。
一部历史读罢,我已满头白发,我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暮年。回顾起来不过是那些同样的事情一再发生,什么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有多少人为其白首执迷。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难道是真风流?我看不尽然。盗跖、庄蹻、陈胜、吴广这些敢于揭竿而起挑战统治者的权威的人,那才是真豪杰。
能把你和他人区分开来的,不止是外表,还有内心。有些人的内心是湖泊,有些人的内心是阴沟;有些人的内心是火焰,有些人的内心是冰山外表是会凋谢的花,绽放瞬间的生命之美;内心是亘古的星光,闪耀永恒的虚无之美。——成默
青春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懵懂。我们年轻的躯体里奔腾着热情的血液,我们对一切远景都充满渴望,我们以为长大就会无所不能,我们躺在床上坐在课桌前描绘着未来的蓝图,我们挥霍着无忧无虑的时光憧憬着马上就能走出校园,一点都未曾为将来忧虑。
直到有一天我们匍匐在办公桌前,为了几千快的工资和五险一金赔着笑忍受老板的责骂;直到有一天同学聚会我们醉到在酒桌上,看着原来喜欢的那个女孩成为了大款的新娘;直到有一天曾经被我们嫌弃唠叨的父母,头发渐渐变白,皱纹渐渐爬上脸颊还在为我们的房子焦虑
我们才会真正懂得—一青春多美好于是我们一遍又一遍的追忆那个初夏阳光中的女孩,她背着手羞怯的对着你笑,全身都在不经意间散发着清甜,那就是我们青春的缩影,然而我们只能在苦闷中一遍又一遍的在心底询问:“她还好吗?”
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们一定能勇敢的大声对她说:“我喜欢你。”因为将来你才会明白,不可能的苦恋、不可触及的梦想跟青春绑在一起就是美好,离开了青春,就是傻B。
当然,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
然而人生并不能重来,还不知道后悔为何物的青春期少男少女们,做什么的勇气都有,悄悄的等在巷子口假装偶遇喜欢的那个人,在她走过的时候很卖力的大声朗读课本,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时候起哄高喊另一个暗恋她的人的名字
我们什么事情都敢做,唯独缺乏当面说“喜欢”的勇气。
下面我念《复活》其中一段给你们听听:
通常人们总以为小偷、凶手、间谍、伎女会承认自己的职业卑贱,会感到羞耻。其实正好相反。凡是由命运安排或者自己造了孽而堕落的人,不论他们的地位多么卑贱,他们对人生往往抱着这样的观点,仿佛他们的地位是正当的,高尚的。为了保持这样的观点,他们总是本能地依附那些肯定他们对人生和所处地位的看法的人。”
“但要是小偷夸耀他们的伎俩,伎女夸耀她们的淫荡,凶手夸耀他们的残忍,我们就会感到惊奇。我们之所以会感到惊奇,无非因为这些人的生活圈子狭小,生活习气特殊,而我们却是局外人。”
“不过,要是富翁夸耀他们的财富,也就是他们的巧取豪夺,军事长官夸耀他们的胜利,也就是他们的血腥屠杀,统治者夸耀他们的威力,也就是他们的强暴残忍,还不都是同一回事?我们看不出这些人歪曲了生活概念,看不出他们为了替自己的地位辩护而颠倒善恶,这无非因为他们的圈子比较大,人数比较多。而且我们自己也是这个圈子里的人。”
“如果只是吵架的话,建议去网上搜一些辩论视频去看,我推荐你看的是‘宝岛辩魂黄执中’的博客‘满座衣冠似雪,书籍的话,你可以先看看一些浅显的,例如:《苏菲的世界》、《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以及《数字时代盗版无罪》”
什么是哲学?——就是给苍蝇指出逃出捕蝇瓶的道路!(维特根斯坦)
本书作者,田中正人:
我想把邂逅那些伟大思想时的震惊直观地呈现出来,于是有了这本书。如果读者朋友能在这本书中有所发现、有所惊喜,将使我不胜欢喜。
豆瓣网友,绵羊油蜜糖:
整本书就像一个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圆环一般,无论从第一页开始看,从最后一页开始看,开始从中间看,都能就这样读下去。更别说里面那些萌萌的图画有多好玩了。
以我个人经验,刚亲近哲学最怕的就是枯燥和绕,很多书的设计和内容大概就像喜欢一个女生,化的是黑色烟熏妆,对你说的第一个字是滚。而这本书的图片和粉色配色大概就像一个大眼睛邻家少女,对你的第一个表情是微笑。而且和很多日本人的书一样,写的很真诚。更有意思的是加入一种跳转和索引式的设计,当成某种哲学商场的购物指南挺好的。
逢年过节总会给自己添置一些衣物装备,思想上却很少这样。没事给自己挑几个新思想,或者说给自己已有的思想找到源头或者更上游的来处,查漏补缺一番也不错。
当然,这种书也只是起到一个指南、地图的作用,具体到每一个思想还是需要相关的书籍。其它哲学家我不太懂,叔本华则推荐韦启昌翻译的 叔本华系列 丛书。(关于译者韦启昌有个故事,大概是有读者写信愿意从自己也不多的工资里拿出三千左右来定期支持。估计可能这个读者也是被其他译者搞晕,错失让自己恍然大悟的思想多年,突然遇到一个翻译能让自己容易看懂,心情太过激动。)
这些书里尤其推荐《人生的智慧》。至少单纯的对于阅读这件事来说,这本书解决了最重要的读书和独处、社交之间的问题。
比如他把社交比喻为篝火,远则冷,近则伤,保持适当距离即可。认为: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想稍微了解更多可以链接到这个帖子《关于独处》。
有时候和朋友聊天会特别负能量、很丧、佛系,其实这种情绪的上游之一就是年轻时遇上一些事的时候刚好又遇上叔本华的书,凑巧多看了几遍。
叔本华大概就是那种为了避免花谢悲伤宁愿种子也不撒的人,不过比较有趣的是都说他对尼采产生影响很大,而尼采却能说出那种无法消灭我的只会令我更强的话来。
另外这几年,年纪更大一些,会遇到一些更深沉的事,困惑之一就是无法表达。偶然发现维特根斯坦倒是让我稍微明白一点缘由,大概就是浅显的事物自然可以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而更深的事物,则只有伟大的沉默。
你的写轮眼,还能看多远?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认识,却又被其所束缚,还将这些称之为现实,但知识和认识是非常暧昧的东西,那个现实也许只不过是幻觉。人们都是活在自我意识之中的,你不这样认为吗?
……
我们不知道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直到我们死前的那一刻,当死亡降临的时候你就会了解真正的你,这就是死亡的意义,你不这么觉得吗?
我个人印象更深的是小李一行人在遭遇跟自己一模一样分身时,所表现出来的信念。
打败「自己」的方式就是 要變得比昨天的自己更強:
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强,比1小时前的自己强!比一分钟前的自己强!比上一秒的自己要强!
如果用海明威的话来说就是:
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风有风中沙,海有海里浪。
歌荒,陆续找一些朋友问最近在听或者喜欢听什么歌。
得到的回复多半是老歌,和部分新歌相比就是前面几遍都听不出味道,但听几十遍也不至于腻,最后才出味道。新歌则是相反,刚开始抓耳,但经不住单曲循环。
另外就是看歌词,总能找出一两句可以回味。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更多内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