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shu
2019-03-16T01:31:31.000000Z
字数 6726
阅读 2077
城堡
城堡周刊
城堡阅读周刊
独立杂志
网络杂志
最近读到 Yourseeker 翻译文章 《禅与社交网络维修艺术》 ,顺藤摸瓜关注,发现 关于 Yourseeker 也令人动容。
开头引用哥大新闻学教授塞缪尔·弗里德曼的书 《媒体的真相:致年轻记者》 中的话:
不要认为新闻正在远离我们。
传送媒介从纸张变成电脑,记者被重新命名为内容提供者。受欢迎的出版物会流行,真人秀会兴旺,但是好奇心、充满活力的研究、敏锐的分析和雅致的文风永远不会过时。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它们越稀有,这些特性越弥足珍惜。
「但是」这种转折意味的词,在一些语境下,意味着认清残酷和真相以及某种利益,但依然坚持认为对的事情。
但是好奇心、充满活力的研究、敏锐的分析和雅致的文风永远不会过时。
简而言之,Yourseeker 是一个类似湾区日报的项目:
出于工作经历和阅读口味的关系,我会在这里持续分享来自海外泛创投圈最优秀的人/机构的独特方法论,希望给对商业、周围世界有好奇心的人提供深度思考和看待事物的有趣视角。
这种个人分享自己阅读列表,并加上简评的项目已经有很多,同一篇文章,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比如我因为现在职业及兴趣的关系,就会分享和书及写作有关的东西。
我总是会好奇,某个我感兴趣的人会阅读什么,怎么看待这些阅读的东西,这个复杂的个体所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是怎样?
感谢互联网,让这件事变得不那么复杂,你只需要附上链接、写一段话,然后坚持下去。
当然,能有个愿景就再好不过。
同样是 Yourseeker 的文章, 《Twitter 诞生之梦与破碎故事之心》 中提到 Twitter 曾经的愿景,希望成为第一个达到 10 亿用户的互联网产品:
如果我们有十亿用户,Twitter 将成为地球的脉搏。」
而湾区日报的愿景可能是:
如果湾区日报让世界上某个角落的陌生人拓宽了视野,甚至是得到启发进而更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我觉得这就算有 impact 了。至少我对这个世界还是有点用处的。
而城堡这个项目,如果留心每期封面标语,会发现已经改过几次,最近一期,也可以说成某种愿景:
分享每周见闻,探索内心宇宙。
如果你见到类似个人真诚分享信息、见闻的项目,任何媒介,请告诉我,希望能做成一个合集特刊,或者放入上期发布的信息源合集中。
人生短暂,在生命长度上能做的有限,但也许借由别人眼睛和思想,我们能拓展生命质量和宽广程度。
▲ Pinterest - Und mit welchem Buch geht's für Sie in Richtung Traumland?... | Book
世界上那么多孤独的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 出自电影《绿皮书》。
不管是看书还是电影,我总试图寻找金句,如同一个金句捕手。当这部电影中出现这段,我知道就是它。
然而,就生活而言,第一步也许难,但更难的是第二步、第三步,反而,最后一步没有那么难。第一步如果是勇气,第二步、第三步大概更多是责任和沟通、理解,至于其它,我也是第一次生而为人,岁数没到,还无法知晓。
而且有时候消除孤独这种事情,有时候像饮鸠止渴,有时候你会找到解药,但也许更大概率是更加孤独。
而最后一步,都知道是生老病死。
我们孤独地出生,生活,死去,只有获得爱与友情时才能创造一个短暂幻象相信自己不是孤独的。
▲ 出自奥逊·威尔斯,很久之前放在笔记本中的一句话。语录第一句提到孤独,索性就从笔记本里搜索一些有关孤独的句子作为本期语录主题。人孤独地站在大地的心上
被一束阳光刺穿
转瞬即是夜晚
▲ 《转瞬即是夜晚》,萨瓦多尔·夸西莫多(意大利语:Salvatore Quasimodo,1901年8月20日-1968年6月14日)哪种比较孤独: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谁也不爱,还是心里爱着一个人,却始终无法向爱靠近?
▲ 质数的孤独 (豆瓣)世上可有任何事物 / 比雨中静止的火车更忧伤?
▲《疑问集》 聂鲁达中年男人的孤独,来自于举目四望,身边都是需要依靠自己的人,自己却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 张爱玲文字在纸上多孤独呀。
有眼睛,它就不孤独了呀。
▲ 知乎他说几米在广告公司做了十几年的美术指导,而这个行业、这个职位,所有资深人士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懂得如何打动消费者的心的人。
现代中国的都市年轻人普遍都感到迷茫和孤独,他们需要温暖的颜色,需要新的童话来帮助自己对抗这个冰冷无趣的成年人的世界,他们一时适应不了“长大成人”的压力,他们渴望找回过去的那种毫无功利色彩的单纯而诗意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爱与被爱,也怀疑爱与被爱,每个人都置身于一个大得惊人的人际网络里,但这是成人世界功利的甚至尔虞我诈的人际网络,你身边的人越多,你反而越感到孤独......而且,当你陷入这种孤独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其实旁人——或许就是你身边最近的人——也和你一样孤独。
▲ 诗的时光书 (豆瓣)我二十出头的时候,一个很厉害的朋友教我,她说找伴侣,共同爱好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都愿意认真听对方讲话,并且相互尊重对方讲的东西。我照做了,结果很好。看了很多破碎的感情,很多时候轻蔑是一切裂痕的开始,不论是上进对不上进的轻蔑还是无知对博学的轻蔑。
▲摘自饭否语录,如果换位思考,而且确定对方是个成熟的成年人,那么这种思维方式的确很厉害。
18 年底我喜欢的好奇心日报发布一篇文章:来阅读那些发出光芒的小说,并努力让它经久不息,开始推荐小说,专栏命名为 星期六小说。
城堡每周五发布,所以暂时给小说推荐栏目命名为星期五小说。
好奇心日报所希望推荐的「是可以让我们感觉到“艺术是困难的”那种。不论它是在人性层面还是文本层面,它都是一次烧脑的阅读。」
我所希望推荐的,是在脑海中还没有被忘记的那些。
它们是如此特别,如琥珀自成一个世界,时光和记忆都拜倒在它的脚下。
之后我会把在城堡中推荐过的小说整理成合集,并设计封面。
多年后,如果有人问:对你个人来说有什么短篇小说值得推荐?
我会给出这个合集的链接,它们都在这儿,在不同侧面有不同光影,不同人去看,也能碰撞出不同火花吧。
之前语录已经随缘到孤独这个话题,所以自然而然想到卡尔维诺这个短篇。
我最初是在豆瓣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看到,当时想,可能再也没有人能把孤独,用这么小而荒诞的故事表达出来。
结尾那一句:
我站着,两手插在口袋里,开始走,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
几乎是孤独所露出海面那少部分的总和。
更大的孤独就是小说中前半部分所呈现的那样,你在人群中,但你只是单纯的被卷入其中,你不在那而,但当你回到自身,你也不一定就在这里。
孤独就是这样,你和人群甚至这个世界,都没有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
2019年03月12日万维网问世 30 周年。也许可以重读霍炬的一些文章:
Tim Berners-Lee也特别指出过这一点,他认为用户应该100%拥有自己创造的数据。当然,要做到这件事太难了。从人们把一切都放到云上之后,甚至从广告模式大行其道开始,用户就注定没法拥有自己的数据了。用户的数据成为企业盈利的基础,企业越来越大,消灭或者并购了那些不这样做的同行或者竞争对手,最终,我们终于来到了现在这个时间点。这是一个用户几乎放弃了一切隐私,而各大公司用尽一切力量挖掘用户数据,只是为了多卖点广告的时代。
🖥 Facebook、隐私、监听广告以及我们如何失去自由的互联网的 - HuoJu's BLOG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放弃隐私的历史。安全,方便,隐私,体验这些概念本身都是冲突的,这些年互联网的发展,是充分使用了人类“懒惰”(此处无贬义)这种特质,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商业模式,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征,难以被打破。
🖥 互联网之子 Aaron Swarts 想要看到的世界 - HuoJu's BLOG
Cyber-Libertarianism 就是互联网自由意志主义,这是硅谷 90 年代之前就开始的运动。主要是追求版权自由,代码自由,加密算法自由之类的。总之就是尽量自由,少受管控的互联网。这种视角塑造了那个时代的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并且影响到了 Aaron。所以他的最基本主张,就是互联网自由和知识平等。
……
最早的互联网全是去中心的,人们先确定了协议,大家各自实现。RSS 走的是真正的互联网延续的这条路,它和去中心化的问题一样,就是对”用户存在一定要求“。商业互联网是另外一条路,最好标准和产品都在我这家公司手里,才能避免竞争对手,同时获得最大利润。
🖥 WOWA | Free do whatever you want Music
一个收集免费音乐的网站,该网站的目标是成为免费音乐的 Unsplash
🖥 Can You Trust Kurzgesagt Videos? - YouTube(有中文字幕)
Kurzgesagt 是 YouTube 上的视频科普频道,本视频讲述了他们的制作流程,可供想要制作自己内容创造者借鉴。
去年报社开年会,老领导说话:「感谢大家把质量降下来了,让我们又安全的度过了一年,没有被停刊。」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他从顶峰跌落谷底之后的反弹力。
公元四世纪,一名叫芝诺的商人,在它生意遭受巨大创伤后,进入一家书店,他无意中听到书商大声朗读「苏格拉底」的文章,感觉醍醐灌顶,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了一句『从哪里可以找到这样的书?』,从此开始了一段哲学之旅,真正的改变了世界历史。那本书还间接导致了「斯多葛主义」的诞生。
《离线Offline》是一本关于科技与文化的mook,她为热爱思考与创新的人提供深度的阅读体验。
当然,现在已经停刊,我偶尔拿出来重读。
这次关于黑客的专题中,有两段话让我思考。
斯沃茨:
只要仔细向人们解释这个世界,我们就能够改造它。
扎克伯格:
我们不会一开始就摆出某个宏大的理论,而是用上几周的时间,以黑客的方式一起研发一个项目。我们的企业文化是怎么快就怎么干。」每隔六到八周,Facebook 会举行一次「黑客马拉松」(hackathon),员工们利用一整晚时间进行天马行空的设想,然后完成一个项目。「『黑客马拉松』的意义在于,只用一晚上的时间,你就能做出非常棒的东西。」
我认为这两段话放在一起看,是某种学习的方式。
遇到某个想要学习的新领域,我首先试着解释它,宏观式的了解,包括一些专有词汇等等问题,查看一些网络搜索结果,一些书籍的目录等等,对其有一个大概的概念。
然后,用最快的方式做一个项目,就像黑客们玩马拉松一样。
用一天的时间做出某个最初形状,然后用几周时间完善,接着判断是否应该继续下去,如果它有用,能让我成长或者取得一些收益,为什么不呢?
周四深夜,睡不着,从一个独立博客的友链出发,打开一堆链接,如同从一个孤岛发现一个地图,然后去往下一个孤岛。
很多网站最下方都写着运行天数,有坚持几年,也有才几个月,有些插件会实时精确到分和秒,给人一种生命脉搏在跳动的错觉。
最开始,似乎是一群零零后技术宅的小圈子,部分人还成立了一个工作室,接一些建站的活儿。
网站风格也类似,一堆二次元美少女图片,内容多半是技术,偶尔有一些生活琐事。
其中一个网站简介写着:
我们是弱者,我们从未胜利过,但也从未失败过!
刚开始还行,但很快审美疲劳,无法面对这些花花绿绿背景,还有动态效果。有时候满屏的樱花飘散,有时候网页自动加载一些如洛天依之类的背景歌曲。
在疲惫来临之前,我跳转到另一个圈子,他们也有个纽带,名为 十年之约 ,即加入这个活动起,博客十年不关闭,保持更新和活力。官网将记录所有成员的加入时间、履约情况、博客大事记、博客陨落时间等信息。
我逛了一圈,然后发现小圈子里还有小圈子,其中一个 博客中友链说明 写道:
多为原创并保持至少每月更新/非SEO、非采集类网站/有一定的设计感or文字感
这大概就是我要找的理想中的个人博客网站。
就好像深夜你不是想蹦迪泡妞,而就是想喝杯茶或者纯净水,走啊走,路过酒吧一条街,顺手灌了瓶酒。穿过一条小巷,终于柳暗花明,看到招牌明亮却不闪,里面不卖酒也有故事。
另外,这个圈子也不大,毕竟,这种地方的产生要聚齐审美、技术、写作能力及分享欲在一个人身上,还要每年亏几百到上千不等的网站费用等等,并不容易。
文字也真的有性格或者味道,比如其中一个博客:Movie's – 电影,你和我。
看着看着,觉得熟悉。
终于在某篇文章里发现,这个作者之前在邻居的耳朵音乐网站里写过东西.
当年这个网站还出过书,我买了电子版,其中应该也有这个博客作者的文章。
另外也算巧合的是,他也曾在长沙混迹过几年。
其中 我为什么做起MOVIE'S来? 中一段话,也许可以看做是对一些独立博客、网站的注解:
其实到后来,我就真的明白了,这世上的很多事物,其实都在遵循着一种大势所趋,一种随波逐流的力量。从51过渡到空间,从空间又过渡到微博,从微博过渡到朋友圈。大家都在玩什么,你总会跟着去玩什么,大家都在看什么, 你也总想要跟着去看什么。到最后,你只关心大家在玩什么,只关心大家在看什么,只关心网站头条,只关心热门新闻。你再也不问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或者,你早就忘了真正喜欢是什么感觉。
人在年少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全世界,觉得眼界万物都应该围着自己转。后来自己围着世界转的时候,早忘了,年少的时候,曾经有过那样轻狂骄傲执拗的以为。
独立网站、博客在我少年时期影响了我,算是种下种子,某种机缘巧合,多年后我也能磕磕碰碰呈现出一个简洁的网站、写一些内容,加入这个森林。
上一期已经说明,因为广告以及简书首页文章实在格调太低的原因,放弃在那更新,浪微博之类平台也算不上习惯,偶尔更新放个链接,但也没什么动力。
我也没有精力再折腾独立域名,所以现在优先使用 https://www.bitcron.com/,我只需要负责写作,由他们来渲染,我的地址是 https://chengbao.bitcron.com/。
个人现在挺喜欢网站主题,就一条时间轴来展示我狂野的标题。
这次我只交了供少部分人浏览的服务费用,一旦超过应该就会欠费无法访问。
按流量计费的方式也防止某种黑天鹅事件,早年我有个博客因为被某个颇具影响力的人推荐,导致一段时间内访问量巨增,打开后台一堆点不完的消息,当时年少,解决方案就是随手注销。
回到现在这个我自己的博客网站,由于是以杂志的形式来做内容,单篇就是一期,所以可能需要用到目录跳转,这个功能并非所有人会注意到,在手机上也没有。
但我理想的阅读状态应该是别人用电脑阅读,使用尽可能高分辨率显示器。觉得还是有必要简单用图片标注说明下导航功能的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链接部分是呈现为绿色,可以先按住 control 键然后再点击,这样浏览器会单独打开一个标签页面,不用跳转到链接后还需要退回重新开始看。而单篇内容搜索可以使用 control+f,苹果电脑则是 cmd+f 。
至于所有城堡内容的搜索,暂不支持,未来可能会考虑用其它方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