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dao
2022-01-18T10:43:57.000000Z
字数 5114
阅读 1683
未分类
海拔500米以上,年降水量>=600mm, 村子是空心村或者人均耕地或林地超过3-5亩(平地),有山,有水,有网络信号 所有聚落成员友好,身心净化,意识高,各自建自己家园,重现吠坨聚落。
个人需求:
距离北京1天的飞机/火车/交通距离。
关键点:
a. 地多人少(人均耕地或林地>3-5亩,平地或缓坡,不含草原) 或者是目前无人居住的空心村
b. 气候适合 (年降水量>=500-600mm)
c. 海拔高 (>=500M)
d. 通网络、通道路、通飞机
非草原,非陡坡山地。
欢迎 有实地看过,而且了解情况的人请提供信息。我会连同提供者一起记录在下面。
云南
云南有两个县人均耕地可以媲美世界,一个很美,一个很平!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4294747244973163&wfr=spider&for=pc
周志桥: 2020/8/26
西蔵的林芝相当美,有西藏的江南之称 每年有很多桃花盛开,我去的时候有下雨,还不小
林芝海拔相对较低 2000多米
http://www.cma.gov.cn/kppd/kppdrt/201803/t20180316_464226.html 神奇的400毫米降水线
一边半湿润、一边半干旱;一边是森林、一边是草原;一边是农耕、一边是游牧;一边建围墙、一边任驰骋;一边人口密集、一边人烟稀少……在华夏大地上,400毫米等降水线横跨东北与西南,将两侧分成了截然不同的景象。
我国具有显著的季风气候特色,境内降水主要源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输送的水汽。
从空间格局来看,我国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整体上呈现出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逐渐增加的趋势,与我国陆地地势大致相反。
我国陆地地势自西向东可分为三大阶梯:最高一级阶梯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等,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间一级阶梯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等,海拔在2000米到3000米之间;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以及云贵高原以东属于第三阶梯,海拔降到500米以下。有趣的是,多年平均400毫米等降水线与这几大阶梯的分界线多有重合,说明它的形成与我国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不无关系。
在400毫米等降水线的东南方向,从太平洋、印度洋远道而来的湿润季风在穿越广阔的第三阶梯后逐渐失去力量,犹如强弩之末,难以翻越横亘在眼前的大兴安岭—吕梁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一线山脉。
在400毫米等降水线西北方向,从西伯利亚赶来的冷空气则不断南侵,在穿过西北内陆后顺势而下,与一路北进的太平洋及印度洋季风相汇,给第三阶梯大部分地区带来足够的降水。
从降水图上来看,我国多年平均400毫米等降水线起于大兴安岭西坡,穿过松花江流域,沿西辽河上游、燕山山脉斜穿黄河河套,经黄河、长江上游和西北诸河流域,直抵雅鲁藏布江河谷。
以这条线为界,其东南为受季风影响的半湿润地区,其西北为少受甚至不受季风影响的半干旱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气候变化,或出现剧烈摆动,中原地区多有大的震荡。而且,只要气候变暖,就会导致农耕文明向北扩张;相反,气候变冷,就意味着游牧民族全面南下。
我国历史上气候曾发生冷暖的周期性波动,这导致400毫米等降水线也随之波动,适农区和非适农区的边界随之移动,处于农牧交错带的土地价值也随之变化,从而引起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替南推北进。
农业是利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获得物质资料的生产门类,而植物的新陈代谢要求特定的日照、温度和水分。因此,农业更容易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在生产水平低下的古代尤其如此。400毫米等降水线以东以南发育为农耕区,以西以北发育为畜牧区,其原因即出于此。
有人会说,位于西北内陆的新疆,既有长满森林的地方,也有农区广阔的地方,比如天山地区。但实际上,天山北坡因准噶尔盆地西部有缺口,便于从大西洋、北冰洋长途跋涉飘来的水汽进入,再加上山体抬升作用易形成降水,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天山南面则有巨大的青藏高原阻断从印度洋和太平洋而来的湿润季风,再加上南面为阳坡,蒸发量大,水分条件不宜农耕。
在大兴安岭、贺兰山,同样如此,凡降水量没有达到400毫米的,要么是草原一片,要么寸草不生。它们的东坡,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的地方则是郁郁葱葱的景象。
可见,年降水量400毫米并不是一个枯燥的气象数据,它对于指导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400毫米等降水线划出了农耕文明的“生命线”。
千百年来,400毫米等降水线相对稳定,再加上日照时间、土壤等因素,其以东以南的人们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他们聚落而居,以安土乐天为最大的生活渴望。
其以西以北虽然有少量的内陆河与地下水灌溉的绿洲农业,但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以支撑农耕作业,便形成了游牧民族,他们无城郭、耕地,逐水草而居,全民善骑战。
400毫米等降水线以西以北,由于长期降水不足,并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只能开展畜牧业。而其以东以南,降水量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出现。
同时,400毫米等降水线附近地区为我国农牧交错带,该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干旱和风沙天气频发,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
一个地方有没有森林的植被分布首先取决于降水量,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便是大多树木生长所需水量的底线。
年均降水量在20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主要植被以草原为主,若降水量再少,就连草也无法生长了,只能是荒漠。
地形因素对400毫米等降水线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来自海洋的湿润季风每越过一级阶梯都有很大损耗。
400毫米等降水线的北段和南段分别与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和第一、二阶梯分界线重合度较高。
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该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
这条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的直线。该线的东南侧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降水量普遍大于400毫米,适宜人类生存。
秦岭山脉作为中国地理中部大山最重要的分水岭,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变的气候环境以及水域特点、植被形态、地形地貌的丰富多样,分隔了南方与北方多种自然景观和文化现象。其地理标志就是秦岭山脉的主脊,即秦岭的主梁。秦岭主梁从最西端的迭山开始,横穿陕西,至最东端的伏牛山结束,绵延三千余里,可谓是“三千里中华分水岭”,也是“三千里中华龙脉”。
大草原上可以长出单棵单棵的树木,但为什么长不出茂密的森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49727
不同地区需要具体分析,最主要原因是气候,其中水分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钱湾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49727/answer/22222564
热带草原或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草原或热带稀树草原位于热带低海拔地区,干湿气候皆有。它是稀疏分 布着树木和灌木的广阔大草原,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它的气候极端,且含盖了广泛的土 壤种类。对于热带草原的形成原因,虽无一个简单唯一的解释,但似乎仍有一些因素对他的 形成起到了重大作用。热带草原通常会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旱季。热带草原形成理论之一,就是湿润的森林物 种无法承受这个干燥的季节,因此这更有利于热带草原,而不是热带雨林的形成。热带草原 的年降水量在 1000 到 2000 毫米,绝大多数降水都集中在一个长达 5 到 8 个月的雨季。虽 然每年的降水总量充足,但至少会有几个月会几乎无降水,这引起的干旱胁迫最终也只适合 草地的生长。
作者:刘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49727/answer/22416943
来源:知乎
https://www.guokr.com/question/616239/
为什么在草原地带就长不了乔木,使这个地方成为森林呢?
首先,草原地带降水比较少,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0-600毫米(如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是398毫米),往往集中在夏季。不仅如此,每年的降水量也有很大波动,有的年份风调雨顺,有的年份却极为干旱。乔木要正常生长,需要每年有较大量的、比较稳定的水分供应。草原地带降水量偏少又剧烈波动的特点显然不利于乔木生长。相比之下,草本植物对水分的要求就灵活多了。
假如一个地方降水不多,但气温较低,那么因为蒸发也少,气候比较湿润,仍然可以满足某些乔木的生长。比如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年降水量和草原地带差不多,但一年里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不到20°C,气候湿润,因而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但草原地带的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如呼和浩特7月平均气温为23.7°C),降下的大部分雨水很快就蒸发掉了。在西伯利亚能生长的那些乔木,在这里就会因“口渴”而死。
草原地带的土壤还有一个麻烦的问题:在地面大约50厘米以下,有一层致密坚实的土层,因为钙含量很高,被叫做“钙积层”。钙积层仿佛是在地底下涂抹的厚厚一层白灰,不光是乔木,甚至包括不少灌木的根系都很难穿透它,这就更让乔木在草原地带无法立足了。很多草本植物的根系却主要分布在50厘米以内,所以它们不受钙积层的影响,得以在草原上繁茂生长。
中国南北分界线,深度认识秦岭主脊(附徒步攻略)
https://www.sohu.com/a/220696300_500410
广义的终南山泛指大秦岭关中部分,包括太白山、地肺山、小终南山;小终南山即是狭义的终南山,专指长安之南,也叫南山。我们这里说的终南山主梁段就是狭义的终南山。
9条具有代表性的主梁穿越路线,谨以分享:
① 玉皇山—冻山 主梁段穿越
玉皇即是玉皇大帝的简称,古代神话中的玉皇大帝统管着天庭事物,为众神之首领。由此,玉皇山之名让人肃然起敬,它是太白山以西秦岭入陕第一高峰,海拔2819米。玉皇山“统领宝”着宝鸡南山与太白山对峙相望,相比之下略有些失落。因为它与太白山一样,不是一座孤峰,而是一连串的山峰组成,是大秦岭的一个重要节点。如果把整个宝鸡南山看作秦岭的一个“局部独立版块”,以玉皇山为首的诸多山峰串连成与鳌山-太白一线走向一致且有重合之势的主梁。
太白山不是一座山峰,而是一群山峰,这个庞大的山群在秦岭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缩小版的“大秦岭”。太白山以秦岭主峰而坐落在三千里大秦岭龙脊之上,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大秦岭的自然和人文两大特色。
太白山虽然不是秦岭最高峰,但他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而笑傲群山,也就是说从中国大陆腹地秦岭往东基于海拔三五百米以下,拔仙台3771.2米的海拔是一个绝对高度,望之皓然,他完美代表了大秦岭的高度;而秦岭最高峰迭山措美峰(4920米),地处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甘南)青藏高原之上,虽然迭山主脊也具有划分两大水系分水岭的意义,但措美峰这个秦岭最高峰的高度与太白山主峰的高度意义不一样。
『 太白山完美地标识了大秦岭所享有的分界线:南方与北方分界线、温带与亚热带气候分界线、古北界与东洋界动物区系分界线;
太白山完美体现了大秦岭所标注的分水岭:南向水汇入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北向水汇入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
太白山完美保有大秦岭的生物多样性:太白山山域范围设立有太白山、老县城、黄柏塬、湑水河、牛尾河、桑园、摩天岭等自然保护区以及黑河湿地保护区,保护着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林麝等陆生动物和大鲵、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水獭等水生动物;
太白山完美展现了大秦岭植物垂直分布特征:“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由下而上,分布着栎林带、桦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太白山完美呈现了大秦岭“药山”特征:太白山中药资源800多种,不仅有党参、当归、黄芪、贝母、黄连、杜仲、麝香等,还特有太白乌头、太白蓼、秦岭岩白菜、太白美花草(重叶连)及秦岭龙胆(朱苓草)等;
太白山完美表现了大秦岭的景观特征:“太白积雪六月寒。”太白山海拔3000米以上高峰有14座,高山周遭保存有完整、清晰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在中国独一无二,全世界也难得一见,堪称“古冰川遗迹博物馆”。
太白山是大秦岭开的一扇“生态门”,透过太白山我们可以了解丰富多样的秦岭生态。 ” 』